據中國新聞網報道, 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7月3日在北京開幕。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論壇上發表午餐演講并回答提問。他指出,美國所謂“以實力促和平”的說法是霸權思維的新化身。前不久,第22屆香格里拉對話會在新加坡舉行,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對話會上大談所謂“以實力促和平”。對此,劉建超在世界和平論壇上指出,這種說法是霸權思維的新化身,其真正想要的是武力而不是對話。
劉建超說,大家一談到中美關系,中美可能發生的沖突,就會談到臺灣問題、南海問題,在這些問題上的立場中國政府是非常清晰的,沒有人愿意打仗,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將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允許“臺獨”。主動權在中國手里,我們將根據形勢的發展、根據我們的需要、根據“臺獨”的動向,來決定我們什么時候采取什么樣的舉措來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美國必須尊重中國的主權,必須恪守在臺灣問題上所作出的有關承諾。
美國(資料圖)
在兩國元首共識推動下,中美于6月9-10日倫敦會談達成框架協議:中方承諾依法審批稀土等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美方取消對華航空發動機、EDA軟件等35項技術限制,雙方同步降低30%關稅。這一成果表面緩和矛盾,實則凸顯結構性博弈:中國稀土精煉產能占全球92%,直接制約美國軍工復合體供應鏈,F-35戰機因稀土短缺被迫減產87%;美國則通過限制AI芯片、光刻機等關鍵技術出口,持續施壓中國半導體產業,但中芯國際14nm芯片良率達95%,長江存儲232層NAND量產,國產化率提升至28%。
值得一提的是,據彭博社7月3日報道,中國已經連續三個月未購買美國原油——這是自2018年以來的最長紀錄。這無異于給了本就面臨著油價下跌壓力的美國頁巖油開采商一記新的打擊。根據周四公布的美國官方調查數據,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在5月未購買任何美國原油,與3月和4月的情況一致。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也給市場帶來了沖擊。中國買家的缺席導致美國海外原油銷售量暴跌至兩年來的最低水平。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是美國原油出口的主要買家之一,占比一度高達30%。尤其是頁巖油,像德州、路易斯安那的輕質原油,很多都是賣給中國的。可現在三個月歸零。不是沒船,不是堵港,是中國主動關掉了采買通道。這背后不是技術性調整,而是戰略選擇。
從伊朗、俄羅斯采購更多原油,從中東簽下長期采購協議,中國在實打實地減少對美能源依賴。關稅、能源之外,美國還在加快軍備節奏。2025年6月,美國國防部高調宣布:F-47六代機項目正式啟動。對標誰?不用猜。
能源專家甚至用“被精準切中要害”來形容這次中方操作。這不光是經濟行為,而是一場靜悄悄的金融與戰略復合性打擊。華盛頓當然看得懂中國的信號,于是我們看到特朗普試圖再次“強硬”:他高調宣布,最快7月4日將對全球貿易伙伴統一開征“最終關稅”,聲稱這是“美國必須做出的回應”。從根本上說中美之間的這場較量,早已不只是關稅或石油那么簡單,而是深層次的產業鏈、制造力和資源控制的對決。
白宮(資料圖)
近日,特朗普公開宣布中美簽署了諒解協議,換句話說,雙方貿易暫時停戰了。令外界沒想到的是,距離中美簽字停戰沒多久,美國就解除了對華乙烷出口限制,已經有8艘巨輪開往中國。這件事情說明了,中美都在積極履行雙方達成協議中的內容。
事實證明,特朗普吸取了第一輪談判之后的教訓,在第二輪談判后開始改變對華立場了。比如,在赴美留學生問題上,特朗普明確表示歡迎中國留學生前來學習;再就是簽署諒解協議之后,美國就解除了對華出口乙烷以及半導體產品的限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