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由人民創意、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北京故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二季“當國寶遇見國寶”少年兒童創意繪畫活動啟動儀式在港珠澳大橋藍海豚島舉行。活動旨在通過少年兒童執起文化傳承的畫筆實現國寶超時空對話,傳承中華文明,以港珠澳大橋為起點,發揮“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的紐帶作用,以畫為媒,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從“硬聯通”“軟聯通”走向“心聯通”,構建起跨越地域的文化同心圓。
新時代的少年似破曉朝陽,積蓄著讓中華文明星河閃耀寰宇的磅礴力量。啟動儀式創新踐行讓少年兒童成為文化傳承主角的理念,來自內地與港澳特區的少年兒童代表同臺分別圍繞“當國寶遇見國寶”作主題發言,以童真視角詮釋“國寶文化”的深刻內涵。
在兒童代表精彩發言后,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吳樂樂、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雜志社副總編輯張廣君、故宮博物院文創事業部主任吳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文宣處副處長安禮波、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總經理郭利群等嘉賓相繼為活動寄語。他們高度肯定了以少年兒童為主體的文化傳承創新模式,并寄語全國少年兒童要當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和創新者,讓文明薪火代代相傳。
儀式現場珠海舞久舞蹈藝術中心以及廣東潮汕英歌舞的小藝術家們,在臥波巨龍上舞出赤子之心,文化的薪火在飛揚的鼓聲中傳遞不息。
活動還邀請到第一季“當國寶遇見國寶”少年兒童創意繪畫的優秀繪畫代表,生動講述了自己用畫筆解讀國寶故事的創作心得,介紹了新一季活動的參與規則、項目亮點,更向大灣區的小朋友們發出了跨越地域的藝術邀約。
現場,粵港澳三地少年兒童共持國寶長卷分享活動感悟。他們表示,“國寶”活動讓他們領略到中華文明的瑰麗,將用自己的畫筆賡續國寶故事,讓世界聽見文明中國的青春和鳴。
在充滿文化韻味的啟動儀式上,少年兒童代表與主辦方領導共同拉動一條寓意深遠的藝術絲帶,隨著絲帶的舒展,連接的“國寶月光寶盒”緩緩開啟,呈現出熠熠生輝的“當國寶遇見國寶”活動標識。這一匠心獨運的設計,既象征著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的完美交融,又昭示著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的嶄新篇章。這條承載特殊使命的絲帶,一端系著五千年文明的厚重積淀,一端連著新時代少年的創新活力。這一刻,不僅是一個活動的啟幕,更是文化傳承生生不息的生動寫照。
活動現場,由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肖尤盛、珠海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黃雯雯、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與青年發展局中學教育處處長梁怡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市政署自然保護研究處處長陳海峰、洪氏集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付軍為首批參與第二季“當國寶遇見國寶”繪畫活動的大灣區少年兒童代表授予“國寶小畫家”稱號。
儀式當天,80余位粵港澳三地少年兒童代表首先在科普講座環節,聆聽故宮博物院文創事業部副研究館員鐵錚講解紫禁城的文明智慧,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科普老師黃楊、王淳揭秘“國寶”生物奇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老師曾小娟解讀超級工程創新,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教授 張西陽分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同時現場還特別聯合馬可彩鉛共同打造國寶長卷共繪活動,讓小朋友們在國寶長卷創作中,將領悟付諸筆尖,鮮活回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思想與時代特點相結合”的主張。
除了現場創作的國寶長卷外,線下同步展出200多幅來自大灣區兒童的優秀繪畫作品,并將該展覽長期落地港珠澳大橋。持續彰顯紫禁飛檐的營造智慧、熊貓竹林的生命韻律、長橋臥波的創新精神。活動繪畫展覽將在在香港、澳門、長沙、成都、北京等地陸續落地,也將聯合合興集團將畫展帶到更多城市,讓國寶的故事通過筆尖躍然紙上,穿越時光,直抵人心。
作為人民創意打造的美育品牌活動,2023年“當國寶遇見國寶”少年兒童創意繪畫活動由人民創意、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北京故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發起,通過藝術創作深化少年兒童對“國寶”文化的理解,引導少年兒童在文化傳承中堅定信仰、獲得啟迪。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產生廣泛社會影響。
目前第二季“當國寶遇見國寶”繪畫參與渠道已全面開啟,小朋友們可通過內地及港澳的學校、美育機構以及鍋圈食匯等繪畫合作伙伴等多元渠道參與到繪畫活動中來。期待小朋友們踴躍參加,讓更多創意作品加入這場奇遇之旅,以創新筆觸書寫中華文化守正創新的時代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