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僅15個月,上海龍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這家全球第二大消費電子ODM巨頭,正由其創始人、董事長杜軍紅博士——這位從浙大竺可楨學院走出的東陽人,再次引領叩響國際資本市場的大門。
據了解,2024年3月1日,龍旗科技正式登陸上交所主板,發行價26元/股,發行市值120億。上市首日,龍旗科技一度漲超130%,市值達250億,成為A股市場一顆耀眼新星。如今,距離其登陸A股僅過去15個月,龍旗科技再度沖刺港交所,速度之快引發市場矚目。
人物名片
杜軍紅,1973年出生,東陽馬宅鎮人,浙江大學博士畢業。龍旗集團董事長,上海市浙江商會副會長。2005年5月龍旗集團成功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02年7月,杜軍紅在上海創建龍旗集團,現任龍旗集團董事長。2005年5月龍旗集團成功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05、2006年龍旗集團被評為"亞太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企業"名列第39位。公司現有員工1500多人,60%以上為工程師,在深圳、西安、香港和新加坡等地設有子公司。集團2008財年銷售收入33億人民幣。2008年,杜軍紅榮獲2007年度上海市十大青年經濟人物。2020年12月,授予“上海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018年《東陽人》雜志采訪杜軍紅的報道
眼前的杜軍紅溫文儒雅,睿智透徹,是一位學者型總裁,強大和謙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在他身上和諧統一,作為全球品牌手機廠家最重要的硬件供應商之一,他以及所帶領的研發團隊實力堅強;言談舉止間的舉重若輕,以及自然流露的那種成功而不驕傲的謙謙君子之風又分明給人謙遜隨和之感。一路走來,他始終堅持為社會創造價值這一人生理想,與時代彼此成就。
杜軍紅是一枚妥妥的學霸,身上有著聰明、嚴謹、勤奮的特質,因成績優異,1990年被保送進浙江大學,一路直升到博士畢業。1999 年進入中興通訊上海公司。從工程師做起,半年成為項目經理,再一年成為部門經理,又半年成為公司25個產品總經理之一,是中興通訊晉升最快最年輕的產品總經理。2002年,杜軍紅踩準時代發展的脈搏,創辦手機設計公司,成為國內最早進入手機設計研發領域的企業。
短短十幾年間,龍旗從手機設計、加工開始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全球品牌手機廠商最重要的硬件供應商之一,是這一領域名副其實的領跑者。身為上海移動互聯網龍頭企業,2016年,龍旗在手機這一領域的產值就高達 100 億元。也許你每天寸步不離的手機,其核心技術正是龍旗公司所研發和提供的,龍旗在業內的知名度極高,但出了業內,人們未必知曉,因此,杜軍紅被業內人士喻為"通信行業內的隱形冠軍”。
記者:杜總,請介紹下貴公司與手機行業的發展歷程。
杜軍紅:龍旗創立于 2002年,公司的發展與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是同步的,我們(龍旗)見證和參與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手機行業,整個產業的歷史并不長,從第一部手機誕生至今才 30 多年時間,國內手機的發展,市場應用從上世紀 80年代末開始。最初,這個行業國外品牌一統天下,主要是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三大品牌。上世紀 90年代中后期,國內廠家開始走國產品牌的發展之路。早期國產品牌的發展雖然在市場上開始進入,但在技術上完全依賴于進口。
為什么當時要依賴于國外?因為國內手機研發領域一片空白。1999年,到中興通訊的時候,我開始接觸手機研發項目,成為國內最早一批進入這個領域的技術人員。所以在當時,看到國內發展從一開始沒有技術到開始投入資金自主研發,然后到 2002年,我們發現,國內市場蓬勃發展,對產品和技術的要求逐出提高,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于是,我們就自己創業,做手機設計公司,定位就是為國內的品牌廠家提供新產品的研發設計服務。一方面市場需求非常旺盛,屬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另一方面由于技術門檻非常高,很少有人會做。所以,2002年創業后,公司得以迅猛發展。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暴發、快速增長、到參與者不斷涌入、然后競爭加劇的過程。我們看全球的手機市場起起伏伏,包括最早的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三大品牌,現在都銷聲匿跡了,摩托羅拉被賣了兩次,諾基亞、愛立信不做手機了。國內的手機品牌呢,曾經百花齊放,有幾百家之多,到現在很多早期的廠家都不見了,行業發展逐步成熟規范,行業集中度也變得越來越高。
記者:中國的手機產業在全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力?
杜軍紅:我們看到一個好現象,中國品牌的手機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有競爭力,越來越有影響力,從曾經的沒有技術沒有品牌,到現在自主研發生產,中國手機產業的相關設計研發生產者,可謂爭分奪秒,一路奔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國內的品牌手機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有相當的影響力,占比差不多達到五成。這說明中國在這個行業相當有競爭力,也取得了相當好的成效。這也跟中國整個國家 30 多年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各個領域不斷突破,跟我們國家的發展是相契合的。
記者:龍旗公司在其中做了哪些努力?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杜軍紅:2002年,我們為國內的品牌廠家提供研發設計服務。2013年以來,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國內,而是面向全球,給全球品牌廠家提供研發設計服務。一方面,市場客戶群,我們拓展了;另一方面,產品類型也拓展了,各種智能硬件產品、圍繞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新的智能設備,也在不斷拓展之中。
記者:自2013年以來的近5年,龍旗公司的研發方向和領域有哪些新的變化?
杜軍紅:2013年,我們提出一個新的戰略,就是1+X,1是以智能手機為核心,我們有優勢積的主營業務,X就是各種新型的智能產品和服務的業務,包括智能家居,包括VR,包括智能的汽車電子產品,包括智能可穿戴產品,比方說智能手表、智能的定位器等等。
我們也不斷地發展,目前,也形成了1+X這個戰略格局,經過4年時間的實施,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效,市場上面向全球,產品上,1+X新的門類智能產品,面向未來,我們就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也跟我們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大趨勢是相契合的。新業務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長。
記者:在手機行業,有多少品牌客戶在合作?
杜軍紅:全球前十手機品牌里面大部分是我們的客戶,所以說我們是隱形,是站在別人背后默默努力的一個團隊。
記者:那龍旗要不要做自己的手機品牌呢?
杜軍紅:我們是為品牌廠家提供設計和制造服務的,所以在手機這一領域,我們一定不做品牌。如果這樣做了,就會跟客戶有沖突。龍旗專注于核心業務的發展,在是否多元化的問題上,我們選擇的不是多元化,而是專業化。當然,這種專注并不僅僅局限于手機這一個領域,我們會在既定范圍內有序擴張,將服務優勢擴展到各類智能產品。我們目前推向市場的智能后視鏡“七十邁”、小白智能攝像機、小尋兒童手表、定位器等等,頗受市場歡迎。
記者:龍旗是一家完全依靠技術、依靠高科技吃飯的企業,現有多少研發人員?
杜軍紅:我們在上海、深圳、惠州、美國設有子公司。現有研發人員 2000 人左右。
記者:你本人在這個領域里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平時的工作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杜軍紅:在我們的團隊里,不會特別突出某個人。我們主要還是靠團隊,我們將近 7000名員工。這么大一個團隊,這么多業務,主要還是靠團隊。大家合作這么多年,很默契也很穩定。
記者:但這個團隊是您創立和組建的。
杜軍紅:(笑)我們跟傳統行業不同,跟家族式企業不同,在一些傳統企業里,老板是絕對的權威。這種模式在高科技行業里玩不轉。在高科技行業,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是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用傳統產業的管理方式顯然不行。我們講大家是合作,是合伙人制。在龍旗,創立的第一年,我就做了規定,公司一定要保持獨立性,我們的家屬、親屬不可以進公司,就是要避免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也是我們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保障,我們核心團隊是合伙人制,核心團隊成員都是股東。
所以,我們的核心是團隊,我們龍旗公司跟傳統企業最大區別就在這里,傳統企業老板若長期不在公司,公司運轉就會出現問題,像我們這類公司,如果我休假半年沒有任何問題。我們靠團隊靠系統靠制度。像我們這種管理模式,與傳統企業對比好像不同,但從全球的范圍來看,是再正常不過了,很多企業都是這么做的。
記者:如何評價這兩種不同的管理模式?
杜軍紅:像手機行業,這是一個全球化的、完全市場化的行業,是以效率來作為最終競爭的市場。在這個行業,沒有國有企業,沒有壟斷。當然社會的發展是多樣性的,除了傳統企業,還有資源型企業、資本型的企業,競爭要素不同,管理也就不同,也不能說哪種管理更好。
記者:創業過程中以什么樣的心態和信念來面對成功和挫折?如何平衡你自身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異?
杜軍紅:從創業至今,十五年了,自己越來越覺得有一個核心理念,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這話聽起來好像高大上,好像有點虛,實際上,的確如此。當然,也是分不同階段,就像我們一開始創業時,沒有想那么多,只是想著要有自己的事業,能夠做成一件事。但是你在發展過程中,就涉及到馬斯洛關于人的需求層次理論。每一個人應該都是一樣的,首先要解決生存。生存解決了,就會想安全。接著會是追求贏得社會的尊重,然后更高層次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再往上就是哲學境界,人活著為了什么?人活著不是為了別人也不是為社會而是自我的認識,這個問題就太高太難了。為什么很多科學家最后都會思考這個終極問題?非常難也很少有人能突破的問題。我們先不考慮那個層次,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當然不同的人想法不同。我的生存問題、社會安全的問題解決了,我們企業生存的價值、個人存在的價值是什么?意義是什么?我們的理念,我們的使命,就是要為社會創造價值。你有這樣的信念支撐,不管是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苦惱的時候,都會有動力有原則去克服解決。團隊合作、客戶之間,你也能堅持你的原則。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得到別人的認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慢慢地,理念一致的企業就會長期合作,從整個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也是長期堅持著這樣理念的企業,生命力更可持續。
記者:您平時的工作狀態是怎樣的?
杜軍紅:首先,當然是忙的,出差也挺多,每年飛100 次以上吧。做實體企業,還是忙碌的。但是同時也因為依靠團隊依靠制度和管理,忙而有序吧。我們的競爭領域無國界全球化,而且完全市場化,朝九晚五肯定做不到吧(笑)。
記者:關于企業的發展,平時你考慮得最多的是什么?
杜軍紅:從日常做經營的角度來看,核心還是戰略思考,然后是團隊的建設,還有面向我們的新業務,做一些架構的搭建等。
記者:對于家多的發展,您有哪些方面的建議?有沒有回鄉投資的打算?
杜軍紅:咱們老家情況還是了解的,一方面跟上海市東陽商會、跟市里領導互動也多,此外,我們常規的也會為家鄉做一些小小的貢獻。關于產業回歸一直都有思考,但目前看還是比較難,我們產業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對地理位置的要求高。在現有的產業里面,還沒有找到結合點。未來呢,我們的業務在拓展,不排除有機會,比如說我們從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角度,更廣泛的智能硬件的角度來看,還是可以找到一些結合點,不排除(與家鄉)有合作的可能。
十五年風雨歷程,十五年勵精圖治,龍旗的十五年記載著歲月的滄桑與崢嶸,同樣也記載著杜軍紅的步履鏗鏘與榮光。杜軍紅作為手機行業最具創新力公司的領頭人,站在行業發展的最前沿,不斷探索創新,與時代彼此成就。
記者/葉麗華
綜合來源:一波說商業實驗室
編輯:劉海杰
二審:董之震
終審:史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