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熱不熱,全得看小暑!
今年7月7日正值小暑,不少網友開始擔心,如今的這個天氣狀況,三伏天會不會熱?
面對這個問題,卻有兩個不一樣的說法。
有人說2025年小暑交節在農歷六月十三,這是“晚小暑”,妥妥的“晚小暑,熱死虎”。
也有人說六月十三算“月中”,講的是“小暑在中,冷熱適中”。
那么這兩種說法哪一個是正確的?今年的三伏天又到底會不會熱?
三伏天的長短,其實里頭全是老祖宗的規矩,一板一眼錯不了。
秘密藏在一個“庚”字里頭,老話講“夏至三庚入頭伏”。
就是從夏至那天算起,數到第三個帶“庚”字的日子,伏天就正式開張。
這頭伏,雷打不動十天。
末伏也一樣,從立秋那天往后找,碰到的第一個“庚日”,就是末伏的開始,也是十天。
關鍵就在中間的中伏,它是個“變量”。
夏至和立秋這兩個節氣之間,要是夾著四個“庚日”,那中伏就是十天,三伏總共三十天。
可要是趕巧了,中間夾了五個“庚日”,那中伏就得跟著“加長”,變成二十天總數就成了四十天。
掰著指頭算算今年(2025年):6月21號夏至,往后數,第三個庚日是7月20號,這天入伏。
再看8月7號立秋,后頭的第一個庚日是8月9號,這天進末伏。
不多不少,夏至到立秋之間,正好四個庚日。
所以今年這三十天的“短伏”,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十年里頭才遇上一回。
還有個小說道,入伏那天,農歷日子是單數叫“公伏”,雙數叫“母伏”。
今年7月20號入伏,農歷是六月二十六,雙數,是個“母伏”。
老理兒說“公伏熱得兇,母伏涼颼颼”,聽著是挺美。
可這事兒,不能光聽好聽的。
老祖宗看天吃飯,總結下的話,那都是拿一年年的收成換來的,句句都有分量。
有句話說:“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悠悠。”
意思是小暑這幾天要是熱到位了,把地里的濕氣都蒸騰出來,后頭的三伏天反而能喘口氣。
可話頭一轉,又有另一句:“小暑涼颼颼,大暑熱死牛。”這可就嚇人了。
要是小暑節氣過得跟春天似的一點暑氣沒有。
那這股子熱勁兒就是在憋大招,憋到大暑和中伏,能把皮糙肉厚的牛都給熱趴下。
還有更直接的:“小暑西風十八朝,曬得南山竹葉焦。”
小暑這天要是刮起干燥的西風,那后面就得當心了,晴天多,日頭毒,雨水少,連山上耐旱的竹子都得給曬枯了。
這預示著一個酷熱難耐的伏天。
這些老話,聽著相互矛盾,其實說的是一個理兒:節氣得有節氣的樣子。
該熱的時候不熱,不是好事,是節律亂了。
亂了套的天氣,往往更極端。
說到這兒,我們就得把老話和眼下的光景對著看了。
現在的天,跟幾十年前可不一樣了。
全球變暖,副熱帶高壓跟個火爐蓋子似的,動不動就賴著不走。
就算今年是“母伏”,就算三伏只有三十天,誰敢拍胸脯保證它就一定涼快?
搞不好這是把四十天的熱量,壓縮到三十天里頭“短平快”地爆發出來,那滋味兒,更難受。
更何況今年還有個茬兒,叫“秋包伏”。
意思是立秋(8月7號)之后,末伏(8月9號)才開始,這就像秋天把伏天結結實實地包了一截在里頭。
老輩人最怕這個,常念叨:“秋包伏,熱得哭。”
秋天本該是轉涼的時候,它不涼反而被伏天的尾巴拽著,暑氣遲遲不退。
等出了伏,那“秋老虎”一抬頭,威力可一點不比盛夏差。
所以,今年這三十天的三伏,別光看著短,就掉以輕心。
它可能不是菩薩心腸,而是個急性子。
三伏天不管長短,對我們上了歲數的人來說,都是一道坎,但也是個調養身體的好機會,叫“冬病夏治”。
頭一樁大事,就是防濕氣。
小暑一過,又熱又濕,跟個大蒸籠似的。
夏天最忌諱坐露天的木頭凳子,那木頭白天曬,夜里淋雨,吸飽了濕氣,你一屁股坐下去。
看著干爽,里頭的濕寒之氣就順著毛孔往你身體里鉆,關節酸痛,風濕的老毛病就找上門了。
再一個嘴上要講究,小暑有“三寶”:黃鱔、蓮藕、綠豆芽。
黃鱔這東西,看著不起眼,卻是補氣血的好東西,夏天出汗多,人虛,吃點它,比什么都強。
蓮藕清熱開胃,天熱沒胃口,吃它最舒服。
綠豆芽呢,清熱利尿,幫你把身體里的火氣和多余水分排出去。
當然,綠豆湯、冬瓜這些老傳統也別丟下。
但有一條,冰棍、冰鎮汽水這些東西,能不碰就不碰。
貪一時嘴爽,傷了脾胃,那可是給自個兒找罪受。
說一千道一萬,天氣的變化,我們只能順著,不能擰著。
夏天該熱,其實是好事。
“該熱不熱,五谷不結”,莊稼就指著這幾個月的日頭和熱量,才能灌漿飽滿,有個好收成。
我們人也一樣,夏天出出汗,把身體里的寒氣排出去,秋冬才能少生病。
怕就怕在熱得過了頭,成了“伏旱”,那對地里和對人,都是災。
今年的三伏天,到底是“小清新”還是“火爆脾氣”,很快就能見分曉。
我們能做的,就是看清這背后的門道,別被“三十天”這個數字給迷惑了。
說到底伏天長短,終究是天上的事。
我們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腳踏實地的根本。
心里頭有桿秤,手邊上有碗綠豆湯,這夏天就沒什么過不去的坎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