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1433年間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先后七次奉皇命
率領一支15世紀全球最龐大的遠洋船隊
縱橫于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的廣闊水域
造訪東南亞、西亞與東非
三十余個國家與地區
無論是時間跨度、船隊規模
還是和平的出使態度、共贏的貿易歷程
鄭和下西洋都堪稱空前絕后
這一壯舉塑造了中國航海史上的不朽豐碑
對中外歷史進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2025年7月8日
『猶說寶船來: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紀念展』
將在
中國航海博物館
“太平洋保險第一臨展廳”重磅呈現
展覽全方位展示了鄭和下西洋
空前絕后航海盛事圖景
帶觀眾穿越時光
見證涉彼狂瀾、友睦四方的海上傳奇
一起提前探展,邂逅620年前的恢弘篇章→
展覽時間:2025.07.08- 10.10
展覽地點:中國航海博物館 “太平洋保險第一臨展廳”
展廳超前探秘
『猶說寶船來: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紀念展』共設“時勢英雄”“海域通達”“流風遺韻”“今古相望”四個章節,以時間為軸,展示鄭和下西洋歷史圖景與精神延續。
序 廳
走入序廳,穿過歷史長廊,世界各區域航海探索成就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展長卷徐徐展開,最終匯聚至此地此時此人:中國,明朝,鄭和。
第一章 時勢英雄
明初,鑒于周邊國際環境錯綜復雜,為了實現“共享太平之福”的構想,遣使外交勢在必行。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決心遣使前往“西洋”。永樂三年(1405年),動用船只200余艘、隨行27000余人的大型使團組建完畢,成祖為之挑選了足以擔當大任的欽差正使,他的名字叫鄭和。時勢造英雄,這位中國航海家即將率領船隊,成就前所未有的海上傳奇。
甜白釉塑蓮瓣紋束腰三足器座
明代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 藏
大報恩寺琉璃塔構件
明代
南京市博物總館 藏
第二章 海域通達
從永樂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造訪太平洋與印度洋沿岸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航跡最遠抵達東非。規模龐大、裝備精良的鄭和船隊秉持和平友好的外交態度,寶船過處,物產得以互通,貿易隨之繁盛,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就此被推向巔峰。活躍的海上交流網絡,開啟了文明互鑒的新圖景。
龍泉窯印花牡丹紋執壺
明代
南京市博物總館 藏
景德鎮窯青花輪花紋雙耳扁壺
明代
上海博物館 藏
嵌寶石金頭面
明代
南京市博物總館 藏
第三章 流風遺韻
歷經二十八載,七下西洋的航程最終落下帷幕,鄭和及其船隊留下的物質文化遺產卻并未隨之消失,而是持續深遠地影響著中國與世界。人們對海洋與異域的探索綿延不絕,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仍在持續。鄭和的故事在船隊過處落地開花、代代傳唱,形成了世界范圍內的“鄭和記憶”。
青花花卉紋八角燭臺
明代
上海博物館 藏
抹紅海水青花飛獸把杯
明代
蘇州博物館 藏
第四章 今古相望
海防廢弛、海權淪喪之際,前人曾發出慨嘆:鄭和之后,再無鄭和。是否果真如此?歷經中國傳統航海事業的巔峰與低谷,今人最終給出了答案。一代代航海人傳承鄭和精神,開拓創新,放眼未來。下西洋“寶船”的帆影已遠,駛向廣闊海域的中國船隊有了更好的發展,而和平友好、普惠包容的精神,從未改變。
“愛達·魔都”號大型郵輪(模型)
現代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 藏
“泰薩”號24116TEU超大集裝箱船(模型)
現代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藏
沉浸互動觀展
展覽綜合運用圖文、實物、視頻、場景等多種方式,全景展示鄭和下西洋圖景,其中“航跡萬里”“寶船之‘寶’”“西洋異獸”等互動觀展項目,可以給觀眾帶來趣意盎然的觀感。
航跡萬里
數字互動大屏,動態展示鄭和船隊航行路線與途徑國家地區古今對照,縱觀七下西洋全過程。
寶船之“寶”
絲綢與香藥,是寶船貿易中的大宗貨物。通過觸覺與嗅覺,觀眾可以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620年前下西洋帶來的“新鮮事”。
西洋異獸
明《異域圖志》動效展示,帶觀眾一探福鹿、馬哈獸、哈剌虎剌等西洋異獸的“廬山真面目”。
鄭和下西洋620周年之際
中國航海博物館邀您走入展廳
一同領略
六百二十年前的萬里云帆
六百二十年后的深藍航跡
來源:中國航海博物館
編輯:倪小蘭
精彩看點
上海市交通委宣傳展示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