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上海解放初期的海員尼織帽徽在燈光下泛著微光,背后是中國航運史的壯闊篇章;三張“東風號”萬噸貨輪的泛黃照片,定格著江南造船廠的輝煌時刻——這些珍貴藏品的主人,正是徐匯區漕河涇街道張家園居民區的徐恒皋。這位從造船廠退休的收藏界前輩,用近七十載光陰編織出一部立體的上海城市記憶圖譜,近日還榮獲了“上海市十大專項類收藏家”榮譽稱號。
榮譽證書
自1957年與收藏結緣,這位退休老職工便深耕上海地方史料領域,成為業界公認的“活字典”。徐恒皋的收藏視野宏闊,中外錢幣、中共黨史文獻、工會史料以及見證徐匯區工商企業、學校變遷的實物盡納其中。作為上海市收藏協會資深理事及徐匯區收藏家協會創始元老(第一副會長),他如今榮任名譽會長,堪稱上海收藏界的奠基人與引領者之一。
徐恒皋的收藏絕非深鎖柜中,而是慷慨捐贈珍貴藏品,積極助力城市文化記憶傳承:2024年2月7日,他為“奧運體育文化收藏展”提供了30件珍藏;2025年3月18日,中國航海博物館接收了他捐贈的上海解放初期中國海員尼織帽徽及20世紀30年代中國航運聯誼會銀白銅腰形證章;2025年4月6日,他為閔行區收藏協會舉辦的“紀念中國工會成立100周年”實物史料收藏展,提供60件展品;2025年5月13日,他又向上海歷史博物館捐贈了記錄江南造船廠里程碑的三張“東風號”萬噸貨輪珍貴歷史照片。
以下為徐恒皋藏品
“收藏不單是囤積物件,更要讀懂背后的故事。”徐恒皋對每件藏品的解讀飽含深情。他能從一枚代價幣講出老字號商鋪的興衰,借一張“東風號”萬噸貨輪的照片,重現當年中國造船工業里程碑的震撼與自豪,更通過工會文獻串聯起了上海工業發展的脈絡。
徐恒皋照片
“徐恒皋先生是我們社區文化桂冠上的璀璨明珠。”漕河涇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徐恒皋用半生珍藏城市記憶,以純粹的熱愛點亮了收藏文化之光,社區也將挖掘更多“寶藏老人”,滋養社區文化,喚醒居民共同的歷史認同與文化自豪。
記者:姚麗敏
圖片由漕河涇街道提供
編輯: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