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的風刮了一陣又一陣,不少人對著財經類院校搖起了頭:"現在讀財經,畢業怕是只能坐冷板凳。"可真的是這樣嗎?當一些院校還在為就業率發愁時,一些財經名校,早就用另一種方式讓學子在就業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西南財經大學就是其中之一。以該校的會計學院舉例,那些看似"反常識"的培養思路,恰恰讓西財學子手握就業市場最硬的敲門磚。
沒人能否認現在就業市場的挑剔,尤其是財經領域,人才門檻不斷提高。對于會計人來說,光會算賬早已不夠。西南財經大學的會計學院正嗅到了風向,早在2018年,該校就敢為人先,在全國首開大數據會計實驗班,把會計賬本和數據流捏合到一起培養人。
這一實驗班在人才培養秉行“3+1”理念:“3”指熟知三種邏輯,即會計與財務邏輯、數據分析邏輯和智能決策邏輯;“1”指具備一種思維,即戰略思維。其琢磨的"3+1"理念,可不是喊口號,而是讓學生既摸得透會計財務的門道,又玩得轉數據分析的工具,還練得出智能決策的本事,養成戰略思維。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手握的技能從來不是單一的。這種創新的育人模式,讓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人才。
除此之外,學院還建有大數據會計教學與研究中心、大數據會計與財務實驗室,與中誠信國際、用友公司、浪潮集團等多家企業及產業、政府、行業協會等60多家機構或組織搭建了多個大數據會計與智能財務產學研一體化平臺。
這些平臺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讓他們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鍛煉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同時也促進了學院與業界之間的深度合作。通過與企業、政府和行業協會的緊密合作,學院能夠及時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和技術發展,從而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確保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此外,這些平臺還為學生提供了與業界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增強了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
在西南財經的會計學院,課本上的理論早就變成了能上手的真功夫。
除了對行業的深刻把握,國際視野也同樣重要,現在的就業市場早就沒有了國界。而西南財大會計學院的學生,從入學起就站在了一個更寬的平臺上。會計學院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新加坡管理大學等國際知名學府展開深度合作,包括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碩士學位項目、博士學位項目、學生交流、師資互訪、暑期學術課程等多類別、多層次的國際合作。這讓學子既能和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的教授交流學術,還有機會去紐約城市大學巴魯學院交換學習,甚至可以直接讀兩校合辦的會計學本科項目。
令人羨慕的是,西南財經還和CIMA、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公會這些國際權威機構搭好了橋,課程能減免學分,考證書有快速通道,成為國際職業會計師將不是夢。而且,當用人單位看簡歷時,看見這些國際合作的經歷和認證,心里的天平自然會傾斜——畢竟,在全球化的生意場上,既懂中國市場的"規矩",又通國際通行的"語言"的人,從來都是香餑餑。
在經濟下行的挑戰下,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用實打實的行動打破了對財經院校的疑慮。從率先布局大數據會計培養,以“3+1”理念打通理論與實踐,靠產學研平臺讓學生手握真本事,到搭建與國際名校的深度合作網絡、鋪就國際認證快速通道,既扎根本土又放眼全球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始終能跟上時代節奏。如果你想在財經領域站穩腳跟,想在數智化浪潮中握有競爭力,想在全球化舞臺上有更多可能,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這樣的地方,值得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