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任建軍)在東南亞湄公河畔,一座新興的城市正書寫著區域合作的嶄新篇章。這里曾因歷史地理因素面臨發展挑戰,如今通過創新的發展模式與緊密的雙邊協作,蛻變為“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老經濟建設的示范窗口。在第38個國際發展合作相關活動節點到來之際,老撾金三角經濟特區以“共筑發展·守護未來”為主題開展系列實踐,展現區域協同發展的活力圖景。
多維共建激活發展動能,全民參與構建發展生態
6月23日起,“青少年發展創意畫展”在老撾金三角經濟特區文創館啟幕,木棉學校的青少年以畫筆描繪“知識賦能·創新發展”的愿景,百余幅作品成為特區教育實踐的生動注腳。活動期間,近千名特區居民、企業代表齊聚木棉學校操場,舉行發展共建宣誓儀式,彰顯區域協同發展的堅定共識。隨后,發展成果展示活動有序開展。
健康向上的中老兩國青年學生。
據特區相關宣傳負責人介紹,同期啟動的“全民共建打卡”活動將持續至7月,參與者可獲取發展實踐手冊,打卡留念的同時深化對區域發展的認知。發展經驗交流會邀請老撾博膠省相關部門與特區企業代表,共同探討產業升級路徑,現場對接發展需求。
政企協同+國際合作,開創金三角發展新局
老撾金三角經濟特區的建設之路,承載著中老兩國深化合作的重要使命。2011年相關協作機制建立后,特區積極配合中老緬泰四國構建湄公河流域合作平臺,截至2025年5月完成153次聯合協作,為區域經濟互動筑牢基礎。更具突破性的是,特區創新推出“城市替代”發展模式——以城市化建設與產業升級替代傳統經濟結構,累計投資超30億美元,建成博膠國際機場、金三角國際口岸、金龍山高爾夫球場等標志性設施,吸引3400余家企業入駐,形成約15萬常住人口的宜居新城。
中老兩國青年參加創新發展論壇。
特區將發展與民生深度融合:設立木棉學校,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全免費,以教育賦能阻斷發展瓶頸;2025年開展的區域發展“自查自檢”專項行動,以開放透明的姿態邀請國際機構評估,用實際成效重塑區域發展形象。
從邊陲到國際樞紐,“一帶一路”上的合作樣本
站在金龍山上遠眺,湄公河蜿蜒而過,河岸邊的木棉之星酒店與對岸的泰國、緬甸形成三國交融的獨特景觀。誰能想到,2007年這里還是僅有一個村寨的荒野農田。18年來,老撾金三角經濟特區以開拓精神建成老撾第三大機場——博膠國際機場,泛亞鐵路中老段的通車更使其成為昆曼經濟走廊的關鍵節點。
“特區的實踐證明,解決區域發展問題的核心在于構建替代經濟體系。”特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表示,如今的特區已形成旅游、農業、物流商貿、輕工業多元發展格局,3000公頃核心發展區與7000公頃金龍山自然保護區和諧共生,每年吸引大量國際游客。2024年舉辦的第四屆區域發展馬拉松賽,吸引多國選手參與,讓合作發展理念通過體育平臺廣泛傳播。
中老兩國青年開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當暮色降臨湄公河畔,木棉島上的燈火與唐人街的中式建筑、七龍寺的東南亞風情相映成趣。老撾金三角經濟特區的蛻變,不僅是城市崛起的范本,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老兩國攜手破解區域發展難題、共建繁榮家園的生動實踐,為東南亞區域合作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