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力 李儒燁 李艷
羽毛球以其靈活多變、趣味性強的特點,成為不少運動愛好者的心頭好。然而,這項運動卻隱藏著不小的運動風險。
武漢市江岸區35歲的李先生是一位羽毛球愛好者,每周至少打三次球。但在一次激烈的扣殺后,他聽到膝蓋“啪”的一聲,隨即疼痛難忍、膝蓋腫脹,李先生立即前往武漢市漢口醫院就診,被診斷為前交叉韌帶(ACL)斷裂。最終,李先生通過膝關節鏡下人工韌帶重建手術和一段時間的康復鍛煉重獲健康。
武漢市漢口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陳超介紹,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且最復雜的關節之一,就像精密的機械裝置,而前交叉韌帶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穩定器”。主要作用是防止脛骨向前過度移位,維持膝關節在屈伸過程中的穩定性,同時還能協助膝關節完成旋轉等動作。在日常行走、上下樓梯時,前交叉韌帶默默發揮著作用;而在羽毛球、籃球、足球等需要快速變向、急停、跳躍的運動中,它更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守護著膝關節的安全。羽毛球運動快速地啟動、急停、變向,頻繁地起跳、落地,這些動作都讓膝關節處于高負荷狀態。李先生受傷時,正是在做一個快速的變向動作,強大的扭轉和剪切力瞬間作用于膝關節,超出了前交叉韌帶的承受范圍,導致其斷裂。
陳超表示,前交叉韌帶斷裂時,通常會有明顯的感覺。受傷瞬間,很多人會聽到“啪”的響聲,隨后膝關節迅速腫脹,疼痛劇烈,難以正常屈伸,行走困難,部分患者還會感覺膝關節“松垮垮”的,失去了穩定性。如果出現這些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醫生在診斷前交叉韌帶斷裂時,會進行詳細的問診和體格檢查。通過詢問受傷過程、癥狀表現,初步判斷病情。同時,還會進行一些特殊的體格檢查,如抽屜試驗、Lachman試驗等,來評估前交叉韌帶的功能。不過,影像學檢查才是確診的關鍵。磁共振成像(MRI)能夠清晰地顯示膝關節內部結構,包括前交叉韌帶的形態、走行和損傷情況,醫生可以通過MRI圖像準確判斷韌帶是否斷裂以及斷裂的程度和位置。此外,膝關節超聲檢查也能為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陳超解釋,前交叉韌帶一旦斷裂,很難自行愈合,多數情況下需要通過手術治療來恢復膝關節的穩定性。人工韌帶重建手術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人工韌帶是一種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學性能,能夠模擬天然前交叉韌帶的功能。
人工韌帶重建前交叉手術,是通過植入人工韌帶,替代受損的前交叉韌帶,恢復膝關節穩定性的微創手術。手術時,醫生會在患者膝關節處開幾個小切口,借助關節鏡的清晰視野,精準定位受損部位,將人工韌帶固定在合適位置,讓它“接棒”受損韌帶的功能,快速幫助患者重建膝關節的正常運動功能。
“相比傳統取自體或異體組織的重建方式,人工韌帶重建手術優勢明顯。”陳超介紹,它無需取自體組織,減少了患者供區損傷和疼痛,手術時間也大幅縮短;術后恢復更快,不少患者幾周后就能開展康復訓練,幾個月便能重返運動賽場。 整個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可以極大地減少患者的痛苦。
人工韌帶重建手術后,康復訓練是恢復關節功能、重返運動的關鍵環節。術后康復一般分為幾個階段:
-術后早期(0-2周):主要目標是減輕腫脹、疼痛,控制炎癥。患者需要佩戴支具固定膝關節,進行簡單的踝泵運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
-術后中期(2-12周):逐漸增加膝關節的活動度,進行膝關節屈伸練習、負重行走訓練等。同時,加強下肢肌肉力量訓練,如直腿抬高、靠墻靜蹲等。
-術后后期(3-6個月):進一步強化肌肉力量和關節穩定性,進行一些功能性訓練,如慢跑、跳躍、側向移動等。當各項指標達到一定標準后,患者才可以逐漸恢復羽毛球等運動。
武漢市漢口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陳超提醒,康復過程中,患者一定要嚴格遵循醫生和康復師的指導,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影響手術效果和康復進程。對于羽毛球愛好者和其他熱愛運動的人來說,預防前交叉韌帶損傷至關重要。運動前一定要進行熱身,充分地活動關節、拉伸肌肉;運動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避免過度疲勞;運動后做好放松和恢復。一旦發生膝關節損傷,千萬不要忽視,及時就醫,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科學康復,就能重新擁抱熱愛的運動。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