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虛假年份酒事件影響,仁懷再度啟動對白酒市場的專項治理行動。
近日,仁懷市召開堅守品質誠信經營推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動員部署會議(下文簡稱會議)。本次會議仁懷市組織了500多家白酒生產、銷售和包材、物流、快遞等企業相關負責人參加。南都灣財社-酒水新消費指數課題組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至12月,仁懷市將開展為期半年的專項治理行動,旨在構建覆蓋“生產、流通、銷售”全鏈條的嚴密監管體系,全力打擊治理“年份酒”虛標、以次充好、虛假宣傳、假冒侵權等問題。
據了解,本次會議召開的背景,源于6月23日央視財經的《“年份酒”豈能憑空造》的調查,在相關報道中,仁懷市部分酒企利用“串酒”(生產中摻入酒精)和 “碎沙酒”(破碎高粱釀造的低價酒)混合的“串沙酒”冒充大曲坤沙酒;有廠家廠家直言,往新酒里加幾滴調色酒,就能調出老酒顏色,年份長短全由加的量決定;與此同時,包括包材和生產日期等都能進行做舊和偽造處理。而這一系列造假,使得成本僅幾元一斤的白酒,掃碼后的建議零售價卻高達幾百元,溢價數十倍。
針對相關情況,仁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隨后展開調查,初步調查核實,媒體報道涉及12家主體,目前,已對涉事企業抽檢46樣次、成品酒抽檢66樣次,查封涉嫌以次充好等問題的成品酒8105件,后期將依據檢驗結果和調查情況依法處置。
據了解,“虛假年份酒”實際上是酒行業存在已久的亂象之一,其從酒體、外包裝乃至品牌故事等均存在造假的空間。根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今年早前報道,部分酒企主要系通過外包裝模糊性表述,例如標注“15”“30”等數字,再包裝一個年份故事,酒的價格就可以“飆升好多倍”,另外,市面上有些疑似涉及年份但又合理的用詞,例如“窖藏”“原漿”“年份”“典藏”等等,都是疑似虛標年份的行為。
對此,仁懷市再度對“虛假年份酒”重拳出擊,會議印發了《仁懷市堅守品質誠信經營推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到,仁懷市將聚焦生產包裝、市場秩序、物流運輸、包材市場、行業自律等重點領域,突出嚴防嚴管嚴控嚴查嚴懲,以“零容忍”態度打擊治理行業突出問題,全力維護仁懷醬酒核心產區聲譽,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推動白酒產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除了相關部門對“虛假年份酒”進行嚴查外,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仁懷市酒業協會發布醬香白酒行業自律倡議書。
相關內容提到,抵制不正當競爭,嚴禁通過低價傾銷、仿冒名優品牌、偽造產地證明等手段擾亂市場,共同維護仁懷產區醬香白酒品牌價值;規范渠道管理,加強對經銷商、電商平臺等銷售環節的監督,確保產品流向清晰,防止假冒偽劣產品流入市場。
同時,仁懷市酒業協會呼吁全行業:以“視質量如生命”為準則,傳承工匠精神;以“口碑重于銷量”為理念,珍惜產區聲譽;以“整改為契機”,推動產業向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仁懷市對“虛假年份酒”重拳出擊,系該市對白酒產業整治升級的其中一環,近年來,仁懷市正在針對白酒企業進行“產能大換血”。
據仁懷市融媒體中心披露數據,經過近年來的白酒產業綜合治理,截至2024年3月,累計淘汰落后產能6.6萬千升,兼并整合681家白酒生產企業(作坊);截至當年10月,白酒生產企業(作坊)總量從1925家減少至868家,規上酒企總產值年均增長21.31%,總產值達1039.62億元。從前述數據來看,茅臺鎮的白酒產業往規范化、提質化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仁懷對于優質白酒產能還設置相應門檻,以此進行整個產區的產能置換。產區內新兼并重組項目產能不得低于3000噸、新引進的招商引資項目產能需達1萬噸以上,此外仁懷力爭到2026年白酒工業總產值實現2000億元,力爭完成規模以上白酒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完成增加值1300億元。因此業界認為,本次對“虛假年份酒”的重拳出擊,除了劍指部分行業亂象外,產區還可能獲得進行新一輪的產業升級契機。
對于本次打擊“虛假年份酒”相關進展,南都灣財社-酒水新消費指數課題組記者將持續關注。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貝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