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背景下,光瓶酒有望成“量價齊升”贏家?
文 | 方方
近兩年,動銷難題持續困擾酒業發展。
中國酒業協會《2024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則均展示了一個現象:“100元以下價格帶是上半年白酒市場動銷最好的價格帶之一”。而此價格帶布局最廣泛的,就是光瓶酒。
在此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全國性名酒與區域性龍頭,紛紛入局、發力光瓶酒賽道,以新品發布、煥新升級、戰略品牌歸來等方式,強勢推出光瓶酒。
從消費端反饋來看,光瓶酒也正從“補充角色”轉變為“主流選擇”,其市場影響力已突破傳統認知邊界。
但行業熱潮背后也暗藏隱憂。正如網絡熱梗所言,“ 聰明的人都知道要提前上高速,上了高速才發現,大家都是聰明人”。當大家紛紛涌入光瓶酒賽道,這條路是否還能跑得快?當光瓶酒的“舊版圖”PK“新勢力”,又會帶給行業哪些變化?
01
“新勢力”入局光瓶賽道:擁堵or擴容?
2025年上半年,光瓶酒賽道精彩紛呈。
瀘州老窖二曲(2025 版)在春糖期間煥新歸來,實現多重升級、注入強大品質基因,以糧香醇厚、口感凈爽的特質,試圖在光瓶酒市場中搶占品質高地。
仰韶酒業新推光瓶酒——仰韶酒,于春糖期間亮相、5月正式上市。該產品定價58元,靈感源自仰韶文化,由設計大師操刀重構光瓶瓶型,承載著“仰韶”品牌復興愿景。
繼今年4月,高溝標樣系列上新,定價228元的新品高溝標樣·金標發布后,端午期間,高溝再度推出復刻版黑方、紅方兩款產品,分別定價59元/500ml、39元/500ml,實現更廣價格帶產品布局。
洋河于6月正式推出洋河大曲高線光瓶酒系列,吹響進軍高線光瓶酒市場的號角。“滴滴三年陳”的洋河大曲,欲打造為“大眾光瓶酒的標桿品牌”,同時與洋河大曲盒裝酒組成“一盒一光”新塔基戰略,共同構建洋河超級百億底盤......
那么,紛紛加碼、密集布局光瓶酒的各大酒企,是看到了什么“商機”;此時入局,又是否算是“良機”?
據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光瓶酒自2013年起駛入快車道,市場規模自352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1年的988億元,復合增速高達13.8%。而2022年至2024年,預計保持16%的年增長速度,2024年,市場規模預計為1500億元。
通過數據可以發現,光瓶酒確有顯著優勢,規模大、勢頭強,且增速遠超白酒行業平均水平,呈持續擴容態勢。
對此數據表現,中國酒業獨立評論人肖竹青以國際視角和歷史視角解讀,“在歐美國家,千元甚至萬元名酒的產品形態都是光瓶酒,而我國九十年代貼牌酒泛濫,為了迎合老百姓既要面子又要省錢的消費需求,盒裝方式才流行起來;近些年,消費理性化推動高性價比產品需求起量、新國標政策實施帶來良好市場環境,光瓶裝的白酒自然向好發展。”
“全國性一線酒企、知名白酒品牌紛紛加入光瓶酒市場,極大推動光瓶酒市場規模擴容,光瓶酒市場空間及前景不可估量。”肖竹青判斷道。
酒類分析師蔡學飛則給出更具體的數據預判:“消費理性化、年輕群體崛起和品質升級共同推動著光瓶酒的崛起,預計2025年將突破2000億元大關,占白酒總銷售收入的比例也將持續攀升,預計達18%以上。”
無論是行業數據還是專家觀點,都可見,光瓶酒依然屬于“成長型領域”,此時入局的酒企,也依然擁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蔡學飛還進一步表示,光瓶酒的增長并非簡單的“規模擴容”,而是消費價值回歸的必然結果——當白酒消費從“面子工程”轉向“里子需求”,光瓶酒精準切中了消費者對品質與價格的平衡訴求。
盛初咨詢戰委會專家魏朝陽聯系了政策環境進行展望,“2025年,各大酒企扎堆入局光瓶酒,是行業結構性調整的必然選擇。尤其在經濟增速放緩和禁酒令的雙重影響下,光瓶酒作為大眾消費剛需品類,其需求韌性顯著高于高端盒裝酒,是白酒行業少數能實現‘量價齊升’的賽道。”
02
光瓶酒的“舊版圖”:同質化嚴重、場景單一、價格帶畸形?
酒商老陳觀察到,“近幾年,以玻汾為代表的大單品,使光瓶酒的主流消費價格從10-15元抬升至50元左右;光瓶酒后來者,如光良酒,用五年多的時間,建立了超100萬個終端,累計銷量突破4億瓶,差不多實現全國化。”
“老名酒品牌運營光瓶,如綠脖西鳳和西鳳375,使其渠道伙伴‘賣光瓶也有錢賺’;江小白這種年輕品牌,營收也曾做到30億元;價格做高的產品,如90多元的瀘州老窖黑蓋光瓶酒,在全國市場也已經起量。”肖竹青補充道。
動銷佳、韌性強、有利潤、有潛力......如此種種,已使光瓶酒賽道氛圍越來越濃厚。
而對于光瓶酒市場整體格局,蔡學飛總結為"頭部領跑、區域割據":“光瓶酒方面,頭部品牌如玻汾、牛欄山等,擁有穩定的消費基礎和市場份額,而區域中小型酒企則通過價格戰,在小范圍進行競爭。”
同時,他也從客觀立場出發,提出光瓶酒市場固有的諸多問題、也是限制光瓶酒發展的重要原因。
其一,是同質化競爭嚴重:中小酒企的光瓶酒工藝趨同、包裝雷同,營銷均依賴傳統促銷手段;
其二,是消費場景過于單一:光瓶酒過度依賴餐飲自飲,一方面,對于新興的"微醺社交"等年輕化場景開發不足,另一方面,商務宴請、禮品等高附加值場景仍被盒裝酒主導;
其三,是價格帶畸形:低價光瓶酒占比較大,“光瓶即低端”的刻板印象依然廣泛存在,而企業對于光瓶酒管理粗放、價格管理混亂、渠道適配等問題,進一步制約價格帶躍升。
“雖然我們對于光瓶酒整體發展是比較樂觀的,但行業要清醒地看到,當今光瓶酒對于品牌、市場渠道運作要求較高,產品利潤空間也很有限,這些都極大考驗企業的光瓶酒發展。”蔡學飛提出顧慮和建議。
當然,微酒觀察到,部分傳統光瓶企業也已積極作為、迸發出了創新能量。
以牛欄山為例,其在培育高線光瓶大單品“金標牛”期間,力推“金標牛煙火氣餐廳排行榜”IP活動,攬獲近25億曝光量,同時拓網點、夯渠道、強拉動,成功扎根、激活更廣闊的大眾市場,引領著光瓶酒跨界融合發展。
03
新舊勢力下的“光瓶嬗變”:在品類、在價位、在場景、在渠道?
近期,面對各家酒企入局光瓶賽道的現象,有網友評論“此舉頗有‘黔驢技窮’之感”。
其實不然,今年上半年的光瓶酒戰場,呈現出更多誠意與新意,或許,也藏著一些關乎行業走向的“嬗變”。
第一,標志光瓶酒品類多元化時代到來。
蔡學飛認為,光瓶酒市場,本以傳統濃香、清香占主導地位,2025年入局的光瓶酒,顯現出“發力自身特有香型”的特點,這也標志著,光瓶酒品類多元化時代的到來。
例如仰韶酒,以陶香型白酒“優質九糧、三曲共酵”釀造工藝,形成“柔潤多滋、層次豐富”口感,代表著光瓶酒市場迎來首款陶香型產品;洋河的洋河大曲,也做出“綿柔配方”的品類特色,造就了“入口綿甜、落口爽凈”的獨特體驗。
第二,聚焦高線,“價升”更“質高”。
“曾經,15元的白牛二和老村長是光瓶代表。”肖竹青表示,如今光瓶定價逐步上移,李渡更大膽發力千元價格帶,光瓶酒從“低端替代品”向“品質消費品”轉型,名酒企的入局,加速了這一進程。
今年上半年的瀘州老窖二曲(2025版)定價65元、仰韶酒為58元、洋河大曲藍瓶高線光瓶酒為59元,而高溝布局更廣,30~80元、200~300元均有涉獵。
聚焦高線的同時,他們都紛紛喊出“極致質價比”。
以洋河大曲為例,年產16萬噸的釀造產能、超100萬噸的原酒儲能、領先的科研實力、頂尖的技術團隊、嚴苛的品控體系,并配置“行業內唯一獲得真實年份認證的光瓶酒產品”標簽,保證了這款光瓶酒“簡裝不減質,價實更味真”。
第三,出現“排場聚會”向“走心小酌”的場景氛圍轉變。
《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也顯示,年輕消費群體對便攜性、場景化及差異化設計的需求日益凸顯。
仰韶酒打出“新一代城市光瓶酒”標簽、“小飲悅己”場景概念,自信表示,無論是獨飲時的“悅己時刻”,還是與摯友分享的“微醺之夜”,陶香型白酒的包容性,總能恰到好處地烘托氛圍。
洋河大曲則喊出“請兄弟,喝好酒”,定位現代消費者對真誠社交、品質生活的需求,這種基于深度情感連接的創新,凸顯了差異感,也為行業提供了情感營銷的新案例。
該產品發布同期,社交媒體上一段宋書玉與劉強東在沙漠露營地中共飲洋河大曲的VCR引發廣泛關注。沙漠露營氛圍鎖定城市微度假新場景,顯露出洋河將光瓶酒從“餐桌飲品”拓展為“戶外生活方式符號”的圖謀。
第四,新渠道成為光瓶酒發展的“加速器”。
光瓶酒新勢力欲“虎口奪食”,光是聊品質創新、質價比、營銷概念還不夠,渠道的構建也至關重要。
據悉,仰韶酒計劃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推廣,包括電商平臺、商超、餐飲渠道等,并輔以配套文化營銷,填補50-100元價格帶的市場空白。
而洋河大曲表示,將深入做好中小酒店、旺銷餐飲店、燒烤店、大排檔等陳列氛圍打造,并借助贈飲、消費者促銷活動等方式深耕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洋河與京東共同打造“名酒+電商”創新模式,滿足消費者對便捷性與性價比的雙重需求,助力洋河實現光瓶酒領域的快速占位。
對以上變化,肖竹青如是感嘆——當主流消費者從追求低廉變為追求品質與精神共振,名酒扎堆布局的高線光瓶酒市場,便成了展現品牌價值、實力的高地。
“目前來看,新舊勢力的光瓶酒碰撞,使得光瓶品類進一步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角色,光瓶酒擁有了更加廣闊的增長空間。”蔡學飛再次強調、總結。
當光瓶酒“舊版圖”迎來“新勢力”,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個“光瓶明星”。
您對此有何看法,歡迎下面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