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5日,由廣州市醫師協會主辦,廣州市醫師協會危重癥醫學醫師分會承辦,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協辦的2025年廣州市醫師協會危重癥醫學醫師分會年會暨第三屆華南急危重癥論壇、前海急危重癥高峰論壇及第二屆廣東省急診醫學研究生學術論壇在廣州增城盛大召開。
本次大會緊扣“健康中國”戰略主線,以“開放融合、共進致遠”為主題,聚焦急危重癥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匯聚了危重癥、急診、麻醉、護理、婦產兒等多個領域的權威力量,通過多維度議程搭建起跨領域交流平臺,為急危重癥醫學的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來自省內外的頂級專家學者、知名醫院業務骨干、相關領域醫務人員共計1300余人出席大會。
PART 01
開幕式:名家共話新發展
開幕式由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寇秋野教授主持。隨后多位國內急危重癥醫學領域的權威專家發表了精彩致辭,他們立足學科前沿,分享真知灼見,既為本次學術盛會奠定了高規格的學術基調,更為急危重癥醫學的未來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
廣州市醫師協會危重癥醫學醫師分會主任委員梁子敬教授指出,此次高水平的學術對話將有力促進急危重癥醫學知識更新與專業協作,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助力"健康中國2030"建設。
作為東道主代表,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院長汪建平對與會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在急危重癥領域的建設成果:依托“創傷、卒中、胸痛”三大中心,創新構建"低空立體救援網絡";踐行"急危重癥·敢治敢救"的醫療理念,整合多學科優勢資源,打造"重病大病診療平臺",實現急危重癥患者“入院即救治”的無縫銜接,為疑難危重患者提供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診療服務。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黃偉青強調,危重癥醫學在突發公衛事件和重大疾病救治中發揮關鍵作用。他表示,本次年會聚焦AI與精準醫學等前沿技術,旨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國際交流合作,為提升危重癥救治水平搭建重要平臺。
廣東省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陳曉輝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廣州危重癥醫學的示范引領作用,強調要通過多中心研究、多學科協作和青年醫師培養,構建標準化救治體系,提升區域醫療質量,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廣州市醫師協會秘書長蔡育菁重點介紹了本次年會的三大創新亮點: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理論+實訓"創新模式、針對區域醫療需求的特色專題設置(蛇傷救治、上消化道出血救治等),呼吁與會者利用這個平臺深入交流,轉化創新理念,提升臨床水平。
增城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彭立強指出,近年來增城區醫療水平實現快速發展,區域急危重癥救治能力顯著提升,讓增城市民切實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高度肯定了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在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中的重要貢獻。
PART 02
主會場:大咖領航,聚焦學科交叉
在主會場專題報告中,多位權威專家帶來了精彩紛呈的學術分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陳曉輝教授別開生面地從"馬拉松與運動醫學"視角切入,深入探討極限運動中的危重癥預防與救治策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黃偉青教授創新性地分享了"氫氧混合氣體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應用"研究成果,為呼吸系統急癥治療開辟了新路徑。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管向東教授圍繞"感染性休克復蘇的當前熱點"展開系統闡述,著重強調了個體化精準治療在臨床實踐中的關鍵價值;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醫院蔣龍元教授則從"創傷性休克內皮損傷"這一獨特角度,深度剖析了臨床診療中易被忽視的重要環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思蓓教授在授課中系統闡述了“危重癥患者管理”的核心細節,特別強調了個體化評估和精準治療的重要性。
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梁子敬教授生動呈現了"航空救援與一鍵啟動的實踐"案例,精彩演繹了危重癥救治中與時間賽跑的生死時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梁慶教授通過"呼吸急癥的多病原感染疊加現狀及研究"報告,為復雜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提供了全新思路。這些高水平的學術報告充分展現了危重癥醫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和臨床創新。
PART 03
分會場:細分領域深耕,破解臨床難題
研究生學術論壇
7月4日下午,廣東省急診醫學研究生學術論壇率先點燃學術熱情。論壇以"臨床與科研的深度融合"為主題,創新采用實戰化Workshop與前沿講座相結合的模式,為青年學者搭建成長平臺。
在第二屆"科苗杯"研究生學術論文報告比賽中,由熊艷教授領銜的評審專家組對參賽作品進行嚴格評審。青年學子們憑借扎實的科研功底和前沿的創新思維贏得評委一致好評,專家們特別指出:"這些新生力量展現的學術潛力,為危重癥醫學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年會預熱,更彰顯了學科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意義。
重癥專題:聚焦重癥患者全程管理
本專場聚焦重癥患者全流程管理的創新與實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桑嶺教授率先開講,深入剖析《大語言模型在重癥領域的應用》,通過生動案例展示AI技術在臨床決策支持、患者管理優化方面的突破性進展,引發對智慧ICU未來發展的深度探討。
在精準診療環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何志捷教授系統闡釋了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為精準抗感染治療提供新方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歐陽彬教授則基于最新循證證據,提出了重癥患者營養支持的優化方案,重點探討熱卡與蛋白達標的關鍵節點。
針對臨床難點問題,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楊翃教授創新性地提出鎮靜藥物撤藥綜合征的防治策略,建立基于風險評估的個體化撤藥體系;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曾振華教授和珠江醫院劉占國教授分別就俯臥位通氣實施要點、ECMO在創傷救治中的應用展開實戰解析,分享寶貴經驗。
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寇秋野教授立足"港澳藥械通"政策背景,前瞻性探討大灣區重癥醫學協同發展新機遇,為學科建設提供創新思路。整場研討充分展現了"技術驅動發展、規范引領實踐"的學科特色,與會專家互動熱烈,為提升重癥患者管理水平注入新動能。
急診專題:直擊院前急救與急癥處理
本專場聚焦急診醫學前沿熱點,呈現了一場理論與實踐交融的學術盛宴。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顧海峪教授率先開講,通過《創傷性心搏驟停處理》專題報告,系統闡釋"黃金十分鐘"救治流程的關鍵技術要點,為急診救治提供標準化方案。智慧急救體系建設成為焦點議題,廣州120指揮中心曾睿主任全面介紹智慧急救"廣州經驗"的創新實踐;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謬智豐教授通過大賽車醫療部署案例,生動呈現國際賽事醫療保障體系的運作機制。
在特殊病例處置方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汪友平教授深入探討《精神軀體共病急診救治的實踐》,創新性提出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劉茜教授則分享《院前急救中的生命支持進展》,展示急救技術的最新突破。
針對特定急癥處理,多位專家帶來最新研究成果。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江慧琳教授提出《優化ROSC后患者通氣設置》的十條核心原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賴榮德教授解讀膿毒血癥診治新策略;劉榮教授深度解析《GOLD 2025慢阻肺指南》更新要點;梁慶教授則通過典型案例分享《毒蛇傷的診治新進展》。專場內容涵蓋急診救治全鏈條,既立足本土實踐,又兼具國際視野,為急診醫學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動力。
護理專題:創新引領重癥護理高質量發展
本專場聚焦護理領域的前沿技術與服務創新。河南省人民醫院李黎明教授則生動展示了《ICU患者實用虛擬現實技術預防譫妄》的臨床研究成果,為改善患者預后提供新方法。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呂軍教授通過《大數據驅動的危急重癥護理研究》,深入剖析了數據技術在護理科研中的創新應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黃燕梅教授開篇分享《嚴重過敏反應的急救護理》實戰經驗,系統梳理了急救流程中的關鍵護理節點,為臨床實踐提供了規范化指引。
針對護理服務優化,多位專家帶來創新實踐。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何金愛主任探討了療愈環境構建對患者康復的影響;南方醫院增城院區董靜教授分享了急診分診體系優化的實踐經驗;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陳紹源護長則創新性地提出低空經濟下的急救模式革新方案。
通過跨學科交流碰撞,不僅展示了護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推動了護理技術與服務模式的創新發展,為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增城地區急診專題:提升區域救治能力
立足增城地區急診救治需求,聚焦基層醫療能力提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鄒志康教授系統闡釋《主動脈夾層識別和轉運》的臨床路徑,為這一急危重癥的早期識別和規范轉運提供標準化方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增城院區于純文教授深入解讀《成人體外心肺復蘇專家共識》,為基層醫院開展高級生命支持提供循證依據。
在基層救治經驗分享環節,增城區中醫院葉亮教授、廣東水電醫院陳美英教授、增城區石灘醫院張浩鵬教授分別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規范化處理、創傷綠色通道的多學科協作、STEMI溶栓的關鍵技術要點等臨床常見急癥,分享了具有區域特色的實用救治方案。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楊海忠教授作專題報告《毒蛇傷急診程序化救治》,針對增城地區常見毒蛇傷病例,建立了一套標準化、流程化的救治體系。
專題會推進了增城地區急診救治的標準化和同質化發展,為構建"基層首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區域急診協同服務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麻醉專題:精準麻醉與技術創新
聚焦麻醉安全與技術創新,呈現從循證到精準的學科進階之路。廣東省人民醫院舒海華教授率先分享《胸科手術ERAS管理策略》,系統闡述了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麻醉優化方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鐘興教授深入剖析《老年髖部手術麻醉管理》的技術難點與解決方案。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張輝教授作《抗凝患者的圍術期管理》專題報告,詳細講解了抗凝患者圍術期出血風險評估體系及應對策略,為臨床醫師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管理路徑。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李偲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堯永華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邢蔚教授分別就膿毒癥患者的液體管理、泰吉利定單次靜注在PONV高?;颊咝g后鎮痛的臨床應用、免疫治療帶給圍術期管理的新思考等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特殊病例管理環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李玉娟教授分享《危重癥患者的神經認知功能障礙》最新成果;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龐婷教授詳細解析《2例阿片依賴患者的圍麻醉期管理》的臨床經驗。專場內容涵蓋從基礎研究到臨床實踐的完整鏈條,展現了麻醉學科從循證醫學向精準醫學邁進的發展趨勢。
婦產兒專題:精準診療與多學科協作
本專場聚焦婦產科及新生兒領域的前沿進展,廣東省人民醫院何善陽教授率先帶來《腹腔鏡下腎靜脈水平淋巴結清掃的策略與解剖標記》專題報告,為婦科腫瘤手術提供精準解剖指導和技術規范;胡潔媚教授深入探討特殊人群盆腔器官脫垂的個體化診療策略,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左約維教授、張冬青教授等專家參與互動討論,碰撞出諸多創新理念。
在產科危重癥管理環節,廣東省人民醫院柳艷麗教授系統解讀《妊娠期肺動脈高壓的識別與診治》這一臨床難點,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杜娟教授主持開展多學科討論,為高危妊娠管理提供新思路。
新生兒專題更是精彩紛呈,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趙小朋教授全面闡述《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診治》的規范化流程;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柳國勝教授分享《新生兒膿毒癥診治進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會議特別設置的熱點討論環節,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郝虎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唐建平教授、南方醫院增城院區楊明教授等專家圍繞新生兒膽紅素腦病防治等臨床熱點展開深入交流,為基層實踐提供重要參考。
通過理論講解與病例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展現了婦產兒領域精準化診療和多學科協作的發展趨勢,為提升區域婦產兒危重癥救治水平提供了重要學術支持。
歷時兩天的學術盛會圓滿落幕,大會以"開放融合,共進致遠"為核心理念,成功構建了從基礎到臨床的完整學術鏈條,既有一流專家的前沿引領,又有青年才俊的創新展示,實現了學術傳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參會代表紛紛表示,會議不僅帶來了最前沿的學術成果,更搭建起跨學科、跨區域的合作平臺。本次大會充分彰顯了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在急危重癥救治領域的專業實力與行業影響力,創新構建的"大病重病診療平臺"和踐行"急危重癥·敢治敢救"的醫療理念,贏得了與會專家的廣泛贊譽和一致認可。
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增城急危重癥發展指明方向,更推動了大灣區醫療資源深度融合。未來,隨著多學科協作模式的持續深化和"急危重癥一體化"診療體系的不斷完善,必將推動區域急危重癥救治能力實現新的跨越,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