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見的運動障礙疾病,以手、頭部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節律性震顫為主要表現。西醫治療雖能控制癥狀,但長期用藥可能伴隨副作用。中醫在調理ET方面,注重整體觀念,通過中藥內服,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中醫認為,ET的病因復雜,但多與肝腎陰虛、氣血不足、風陽內動相關。肝腎陰虛,筋脈失養,易生內風;氣血不足,濡養不足,筋脈震動;風陽內動,擾動筋脈,加劇震顫。因此,中醫治療ET,強調辨證論治,針對不同證型,采用不同的中藥方劑。
肝腎陰虛型: 表現為手抖、頭搖,伴有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失眠多夢、舌紅少苔。治宜滋補肝腎,養血熄風。常用方劑如:杞菊地黃丸加減,藥物包括: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丹皮、茯苓等。
氣血不足型: 表現為手抖、頭搖,伴有面色蒼白、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舌淡苔白。治宜益氣養血,健脾安神。常用方劑如:歸脾湯加減,藥物包括: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當歸、白芍、龍眼肉、酸棗仁、遠志、木香、甘草等。
肝陽上亢型: 表現為手抖、頭搖,伴有頭痛眩暈、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舌紅苔黃。治宜平肝潛陽,熄風止痙。常用方劑如:天麻鉤藤飲加減,藥物包括: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黃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