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編輯|墨山看客
再過不久就要到中國的九三閱兵,這場閱兵邀請了多國領導人來參加,就連剛上任不久的韓國總統李在明都在中國的邀請范圍內。關于是否要參加九三閱兵,李在明更是親自在新聞發布會的時候用9個字做出了回應。
這次閱兵儀式對于韓國來說是為數不多能夠改善中韓關系的機會,如果李在明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拉近中韓關系,將對李在明未來的國內執政帶來不少好處。
取材網絡
但現在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特朗普是否會同意李在明參加九三閱兵,如果李在明拒絕這次訪華邀請的話,又會給韓國帶來怎樣的壓力?
李在明的九字回應
中方邀請李在明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已經算得上是對韓國釋放出了友好信號,對此,李在明也在新聞發布會的時候用九個字做出了回應:“將盡快改善韓中關系。”
李在明這句看似溫和的表態,其實是一種極度謹慎的試探。從語言順序“韓中”到用詞的含糊程度,每個字都經過了精心打磨。
取材網絡
作為韓國總統,李在明很清楚知道,在中美博弈的夾縫中,韓國的外交動作必須“恰到好處”,太親中會被美方打壓,太親美又會失去中國市場這個經濟命脈。
當前韓國的處境說到底是三個問題交織在一起。首先是經濟,韓國十大財閥中超過三成利潤來自中國市場,而中國正是韓國半導體、汽車和化妝品的最大買家。
但問題是,從2023年起,這些產業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開始滑坡,數據顯示,韓國今年上半年對華出口再次出現逆差,半導體出口同比下跌22%。
取材網絡
李在明急于改善韓中關系背后,其實是想要通過和中國搞好關系來進一步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從而創造政績來獲得更多的選民支持。
另一個壓力來自美國,特朗普政府近期已經把韓國列入“敏感國家名單”,限制韓企獲取尖端芯片設計技術,還要求韓國承擔更多駐軍費用。
讓企業界不安的是,特朗普威脅要對韓國產品征收高達25%的關稅,尤其針對汽車和農產品。對一個依賴出口的國家來說,這無疑是一記重拳。
取材網絡
而且在韓國內部,李在明也并不輕松。他雖然贏得了選舉,但執政基礎并不穩固。韓國政壇親美保守派仍然掌控外交核心崗位,李在明若貿然親中,不排除會遭遇國會層面的阻擊,甚至引發政治危機。
這也是為什么這次回應中,他特別強調“以韓美同盟為基礎”,目的就是給自己的外交動作留出回旋空間。兩邊都不得罪,同時給自己更多的機會。
特朗普的態度
不過讓這件事變得更加復雜的,是特朗普那邊的態度還沒確定下來。從目前來看,特朗普的對華政策非常矛盾。
取材網絡
一方面,他繼續在北約峰會中高調對抗中國,把印太戰略推到前線來對中國持續施壓,但另一方面,他又準備帶一支由馬斯克、黃仁勛等美國科技和能源巨頭組成的“金主團”訪華,這種陣容,甚至超越了當年沙特2萬億訪問團。
不僅如此,在過去的三天內,特朗普更是突然放出三個實質性讓步:一是取消乙烷出口管控,二是恢復對華EDA軟件出口,三是放寬軍工發動機關鍵部件的出口許可證。
這些政策調整并非偶然,而是有著明確的戰略目的,要通過部分讓步來爭取中國在能源、稀土、芯片等方面的合作。
取材網絡
F-35戰機的生產線目前因稀土短缺幾乎停擺,而中國正是全球最大稀土供應國,要是再拿不到稀土,特朗普也將面臨更大的政治壓力。
問題是,特朗普是否愿意親自出席北京閱兵?這才是李在明最關心的,如果特朗普決定出席,韓國就可以順勢而為,借跟隨特朗普的名義參與北京活動,既能改善中韓關系,又不會得罪美方。
但如果特朗普冷處理甚至拒絕出席,那李在明將陷入兩難:出席會被保守派攻擊為“親共”,不出席則徹底失去重啟對華外交的窗口。
取材網絡
目前青瓦臺內部已經啟動三套方案的推演。一旦特朗普確認訪華,李在明會立即登機赴京;若特朗普態度模糊,則可能轉而派出總理韓德洙代為出席;最保守的方案則是“象征性參與”,也就是只派出外交部代表團,不做任何高調動作。
只能被迫做出選擇的李在明
這已經不是韓國第一次面對這種抉擇,早在2015年時,樸槿惠就在巨大壓力下選擇出席了北京的紀念抗戰勝利閱兵。
也就是參加紀念閱兵的這一行為,讓樸槿惠獲得了短暫的經濟紅利,不僅中韓自貿協定加速落地,中國游客更是在短時間內暴增,連帶著樸槿惠的支持率也一度飆升。
取材網絡
但好景不長,自從“薩德”事件爆發后,中韓關系急轉直下,樂天集團被趕出中國市場,中韓兩國幾乎進入冷凍期。
這段歷史對李在明是一個警示,現在的世界比當年更復雜,美國對盟友的控制更強硬,中國的影響力也更深遠。
并且2025年不是2015年,中美早已經不是“你打你的,我做我的”的狀態,而是直接產生了對抗。
取材網絡
韓國半導體企業的股價在李在明表態后出現波動就是最直觀的信號,這些企業的命脈在中國市場,但其技術來源卻靠美國授權。一旦無法獲得兩邊的滿意,韓國企業就是最先受到影響的對象。
與此同時,歐盟也在密切關注中美之間的互動。就在特朗普訪華消息傳出第二天,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代表博雷利就緊急邀請中國代表團前往布魯塞爾會談。這是兩年來中歐首次面對面戰略對話,反映出歐洲對被邊緣化的擔憂。
德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被比亞迪和吉利迅速蠶食,法國奢侈品也高度依賴中國消費者,一旦在被美國邊緣化的情況下失去中國市場,將會對歐洲產生極大的打擊。現在整個歐洲都在擔心:一旦中美緩和,他們會不會被“繞開”?
取材網絡
而東北亞的局勢同樣不平靜,7月3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強調“擁有核武是不可談判的主權權利”,并指責美韓軍演是“侵略挑釁”。
如果李在明出現在與中俄領導人同一觀禮臺上,國內輿論可能迅速把他塑造成“背叛韓美同盟”的罪人。
這時候,李在明的每一步都幾乎是站在刀尖上,稍有不慎等待著李在明的就會是無邊深淵。
參考資料
中華網——李在明訪華的決心并不好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