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新規7日正式實施。今年4月,滬深北交易所發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對程序化交易報告管理、交易行為管理、信息系統管理、高頻交易管理等作出細化規定。
其中,新規重點加強了對高頻交易的監管,明確了高頻交易認定情形,在報告內容、交易收費、交易監管等方面提出差異化管理要求等,還對程序化交易可能出現的瞬時申報速率異常、頻繁瞬時撤單、頻繁拉抬打壓以及短時間大額成交等四類異常交易行為作了進一步細化。
尚藝投資總經理王崢對第一財經表示,《實施細則》通過“速度限制+規則堵漏+穿透監管”重塑市場生態,明確報告義務、監控重點比如異常交易、極端波動下的熔斷管理,強調合規底線,有助于過濾一些可能擾亂市場的“野路子”策略,比如過度高頻、惡意報撤單等,讓行業更健康、更透明地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規的實施對于高頻策略的影響較大。自去年以來,部分量化機構便已經開始進行策略調整,開發基于更長周期的量化策略,以適應新規要求。整體上看,新規實施對量化策略的影響呈現顯著的結構性分化,行業格局上將加速分化與集中化。
重點加強高頻交易監管
程序化交易(俗稱“量化交易”)是信息技術進步與資本市場融合發展的產物,在我國市場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已成為證券市場重要的交易方式,有助于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促進價格發現。
但程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相對中小投資者存在明顯的技術、信息和速度優勢,一些時點也存在策略趨同、交易共振等問題,加大市場波動。
近年來,為促進行業規范發展,監管部門加強了對程序化交易的監管。2024年5月,證監會發布《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 (試行)》,對程序化交易監管作出總體性、框架性制度安排,并授權交易所細化業務規則和具體舉措。
今年4月,滬深北交易所同步發布《實施細則》,并于7月7日正式實施。《實施細則》重點加強高頻交易監管,明確了高頻交易認定情形,在報告內容、交易收費、交易監管等方面對高頻交易投資者提出差異化管理要求。
根據《實施細則》,投資者單個賬戶每秒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300筆以上,或單個賬戶單日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均被認定為高頻交易。在差異化監管方面,督促相關投資者履行額外報告義務、針對性設置異常交易監管標準、對高頻交易異常交易行為從嚴從重監管、實施差異化收費等。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目前針對高頻交易的差異化收費方案暫未最終落定。去年監管曾就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向量化機構征求意見,涉及內容包括如果被認定為高頻交易,則流量費每筆委托(不含撤單)費用從0.1元升至1元,每筆撤單費為5元。
王崢表示,差異化收費在于通過顯著提高高頻策略的摩擦成本,倒逼機構降低無效報單與幌騙交易。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對主打高頻交易的量化私募而言將帶來不小的挑戰,交易手續費的提升將增加其成本壓力。
新規影響幾何?
就新規實施帶來的影響而言,市場各方的關注多聚焦在流動性、量化私募交易策略及行業發展等方面。在多位受訪的量化機構人士看來,新規涉及的標準提出已有一段時間的過渡期,機構對于降頻測試、策略方向調整等已有提前布局。
王錚表示,市場流動性層面,量化新規在短期內可能對市場成交額造成一定影響,但過渡期內已有所消化,目前影響有限。但長期來看,將減少脈沖式流動性黑洞,重構流動性結構,從整體市場生態上來看,公平性與穩定性都將得到改善。對真正做研究的量化機構是利好,能減少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表示,新規實施短期內可能引致局部市場流動性階段性收縮與交易成本小幅攀升;長期來看,則有助于平抑市場異常波動、強化中小投資者保護機制,推動市場投資邏輯由短期價格博弈向企業價值發現轉變。值得注意的是,新規將加速小微盤股的流動性價值重估進程,同時進一步凸顯優質藍籌股的流動性溢價優勢,量化行業將由此進入深度調整期,市場格局面臨系統性重構。
從策略維度來看,業內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實施細則》主要目的在于針對性約束高頻交易、加強對異常交易行為的監管,為行業發展劃明監管紅線,主要對于高頻策略的影響較大。
王錚表示,高頻策略生存空間將被大幅壓縮,短期沖擊較大,例如依賴高換手(如年化200倍以上)的期現套利、高頻做市策略因成本激增可能面臨策略失效,如按照每筆1元委托費加5元撤單費,將使高頻策略的盈虧平衡點提升30%~50%。
“高頻策略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部分頭部機構已經提前布局降頻,此類大型機構因在基本面量化模型、中低頻量化等方面技術儲備充足,能快速調整策略;但中小高頻策略機構可能因合規成本上升,比如需升級風控系統、增設專職崗位等問題面臨淘汰,被迫退出市場。”王錚說。
整體上看,王錚認為,新規實施對量化策略的影響呈現顯著的結構性分化,行業格局上將加速分化與集中化。高頻交易、套利策略、短線交易策略等依賴速度的技術優勢和規則漏洞的策略受到直接沖擊;而基本面量化、中低頻量化策略、多因子配置策略等合規性強、容量大的策略將主導市場,迎來轉型機遇。
李春瑜也表示,量化競爭維度將從技術執行速度全面轉向策略研發深度,高頻套利策略收益空間顯著收窄,中低頻量化與基本面量化策略將成為行業主流。市場集中化程度可能提升,頭部量化私募依托其合規先發優勢與技術儲備將鞏固領先地位,中小量化私募則需通過垂直領域創新實現差異化發展。未來行業競爭焦點將更強調策略穩健性、數據價值挖掘能力與合規可持續發展水平。
對于量化機構而言,李春瑜認為,首要任務是構建全面合規體系,包括但不限于嚴格履行策略信息披露義務、建立健全熔斷風控機制、完善定期回溯檢驗制度等合規要求。其次,需積極推進策略轉型,重點發展基于基本面分析的中長周期量化模型、智能選股系統等低頻率策略,嚴格控制單一標的交易集中度。此外,應當著力提升風險管理效能與技術創新能力,確保業務開展與新規環境高度適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