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出類拔萃。
但現實情況,就是孩子越來越懶散,甚至討厭學習。等孩子長大了,還什么都依賴父母,啃老的節奏來了。
這一切,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調動起來。
很多家庭里,孩子要干嘛,都是被父母推著走的,父母疲憊不堪,孩子無動于衷。
聰明的父母,都在用“餓鼠效應,喂牛效應”,激發孩子自身的動力,從而一步一步引導其獨立。
01
餓鼠效應:逼著孩子自己想辦法。
很多孩子,正在被父母喂養成“飽鼠”。
父母不斷努力,就慣出了孩子的各種壞習慣。
兒子一出生,父母就擔心房價上漲的問題,就買了婚房。還想盡辦法留一筆錢,給兒子做彩禮。
女兒一出生,如獲至寶,如養千金。女兒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求必應,美其名曰“富養女”。
有一次和朋友聚會,還沒有吃幾口,朋友就打包了——讓閃送員,送到家,給孩子吃。
大家覺得奇怪,這朋友家,不是有公公婆婆在嗎?也不會少了一頓飯。
朋友解釋:“兒子吃不慣爺爺奶奶做的飯菜,還是我給他準備點吧?!?/p>
是的,朋友的兒子很挑食,朋友就想辦法,滿足兒子的挑食行為。
還有另外一個朋友,看到孩子一哭鬧,就馬上把手機遞過去。
朋友抱怨,孩子沒有手機,就鬧騰,這可怎么辦啊。抱怨一番之后,卻沒有任何改變。
在豐衣足食的當今社會,父母怕孩子餓了,冷了,受委屈了,就使勁去滿足。孩子就長期做家里的小皇帝。
作家高世祥說過:“父母的過度保護,會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退縮行為,退縮是自卑不堅強的表現?!?br/>
如果為了孩子好,那就給孩子適度的“饑餓感”。相信他自己會去覓食的。
科學家克萊爾·麥凱,做過一項實驗:把一群幼鼠分成兩組,一組有豐富的食物,一組食物不夠,只有60%。
結果很意外,就是食物不夠的幼鼠,活得很好,也學會很多生存的方法。食物豐富的幼鼠,身體圓滾滾,似乎活不久,也沒有求生方法。
這就是“餓鼠效應”。
人就是這樣,在缺衣少食的時候,會計劃著用食物,把東西用在關鍵處。也想辦法去獲取新的東西,填補“不足之處”。
這也見證了古人的育兒方式: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給兒孫做牛馬。
具體來說,父母可以這樣給孩子教育。
第一,告訴孩子如何去獲取想要的東西。比方說,要買一雙跑鞋,就可以通過賣水生意的收入實現。
第二,不要有求必應,在非必要物品上,設定附加條件。比方說,孩子要看電影,就要先完成家務活。
第三,大方地和孩子說家里有點窮,沒有準備婚房彩禮等。給孩子一點生活的危機感。
當然,根據每天家庭的具體情況,還可以想到很多的教育方式。整體就是“孩子有點餓,需要另外想辦法”。
02
喂牛效應:引導孩子一步一步走向高處。
為什么同齡的孩子群里,你的孩子資質平庸,一點起色都沒有?而別人的孩子,讀書厲害,非常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孩子會分層次,這是肯定的。但是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到高層次去嗎?
讀書也要拿頭幾名;考大學要去985、211;工作要年收入幾十萬,體制內等。
如何才能讓孩子到高層呢?荀子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strong>
一步一步往上走,若干年之后,就效果非常明顯了。
往上走,符合“喂牛定律”。
老農為了讓牛吃飽,也吃得津津有味,就把草料放在稍微高一點的地方。牛一抬頭,就可以夠得出草料。
因為牛要努力,才能夠吃到草料,牛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草料也就具有了吸引力。
設定草的高度,有一個原則:“跳一跳,夠得著。”
育兒的過程,就像喂牛一樣,給孩子設定一個目標,富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成功的概率有80%,甚至90%。
稍微挑戰一下,孩子就抵達目標了,父母進行獎勵,然后設定下一個目標,同樣是孩子大概能夠完成的目標。
通過目標吸引,目標獎勵,孩子就長期保持積極性,不知不覺就走了很多步。
說一個具體的例子:我的小舅舅,在縣城,帶著兩個孫女讀書。
大孫女在小學三年級,成績很糟糕。小舅舅說:“你能夠考全班第三十名,就買電話手表?!?/p>
三年級的課程不難,小舅舅和孫女一起學習。期末,孫女就得到了手表。
第二個學習,小舅舅設定單科進步的目標,數學八十分,就可以獎勵一次學游泳。
現在,大孫女考入了縣里的重點高中。
教育孩子需要有精準的目標,目標也是層層推進的。
04
為什么現在很多孩子,慵懶散,不是父母無能,恰好是父母能力太能干了,把本應該是孩子的事情,都干完了。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千萬不要變成養尊處優的地方。
給孩子一點饑餓,可以激發主動謀生的欲望。
給孩子一個目標,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抵達的快樂。
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天才的潛質,需要父母去激發出來。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