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業出現的“陰陽價”,都可能侵害到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藥店“一藥兩價”,不僅侵害消費者權益,還蠶食醫?;?。圖/IC photo
文|馮海寧
“一款藥物為何兩種價格?”近日,據《工人日報》報道,鄧女士向記者表示,自己在位于重慶銅梁區的一家藥店購買三黃片(葵花),店員告知售價為18元一盒,結賬時,鄧女士掏出醫??蕚涓犊睿浙y員見狀提醒她,刷醫保個人賬戶比付現金貴,需要支付26元。對此,鄧女士當即提出了質疑,得到的回復是“價格一直就不一樣”。
此前,“藥店藥品價格比網上賣得貴三四倍”就曾廣受質疑??梢娝幤妨闶邸八焙苌?,消費者稍不留意就會多花錢。此番藥店“一藥兩價”,即刷醫保卡購藥價格貴,現金購藥則價格便宜不少,不僅侵害消費者權益,還蠶食醫保基金,理應及時予以規制。
任何行業出現的“陰陽價”,都可能侵害到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比如消費者到醫保定點藥店買藥,如果不了解“陰陽價”,知情權受到了侵害;如果被告知“陰陽價”,則面臨選擇困擾——“刷醫保個人賬戶的話,藥價高、不劃算,畢竟個人賬戶里的錢也是自己的錢;不刷的話,那些錢就‘躺’在賬戶里,也失去了參保的意義,好像怎么選都吃虧。”
當消費者感到“吃虧”,藥店就是獲益者。如果消費者選擇現金購藥,藥店不僅可以立即回籠資金,還能節約2%~3%的手續費。如果消費者選擇刷醫??ㄙ徦?,藥店通過漲價銷售,就把醫保基金的錢套走了,因為醫??▊€人賬戶里的錢也屬于醫?;稹K?,無論通過哪種方式售藥,醫保定點藥店都不吃虧,而吃虧的恰恰是消費者和醫?;?。這種現象要引起重視。
之所以出現“陰陽價”,不外乎三個原因:其一,目前醫保結算周期較長,且需要支付手續費,于是藥店要么轉嫁結算成本,要么誘導現金購藥;其二,藥店只考慮自身利益最大化,卻無視消費者權益和醫保基金安全;其三,監管不到位也給了這些藥店“坐地起價”的機會。特別是蠶食醫?;?,套走參保人個人賬戶資金的行為,造成醫?;鸨焕速M甚至威脅醫保基金安全。
對此,今年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的《關于推進基本醫保基金即時結算改革的通知》,提出推進醫保與定點醫藥機構即時結算,為定點醫藥機構運行持續注入流動資金。這有望從“疏”的角度讓藥店遠離“陰陽價”。
同時,還需要去“堵”。有學者建議,對醫保定點零售藥店加強日常管理,加大飛行檢查力度;同時開展動態分級管理等。這些建議都值得傾聽參考。
筆者以為,既要強化監督——鼓勵消費者舉報,并通過現場抽查和技術手段,對藥店藥品零售價格進行全方位監測;也要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
比如“陰陽價”侵害了消費者權益,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規定,應以嚴肅執法倒逼藥店規范銷售。對于套取醫保資金的,各地監管部門要依據《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從嚴開出罰單。
作為醫保定點藥店也要意識到,受網絡售藥、同行競爭等沖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因為價差等原因,正在遠離線下藥店。如果藥店還通過“陰陽價”等侵權,距離被消費者用腳投票、被市場淘汰,或許就不遠了。
撰稿 / 馮海寧(職員)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李立軍
歡迎投稿: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并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后支付稿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