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的主要從業者就是產業工人,而他們正好是特朗普的票倉】
從奧巴馬第二個總統任期(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開始,脫鉤斷鏈就已經開始了,那時的情況只聚焦在高端芯片、生物醫藥等方面,真正高喊制造業回流,確實是從2017年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開始的。
但是,美國制造業回流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所有的制造業都要回流?特朗普及其內閣并沒有清晰的界限,如果按照“就業率”以及“可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來說,當然是鋼鐵業、造船業、化工業(這里主要是指煉油及能源相關的化工領域)等等。
【在當下美國及特朗普的概念里,新能源、機器人都影響就業崗位】
【壹:從奧巴馬到特朗普】
美國制造業回流得到底如何呢?按照2024年美國大選時特朗普反復強調的一個數據“200萬”來看,有一定效果:2024年特朗普在競選中多次提到他在自己的第一總統任期(2017年1月-2021年1月),幫助美國制造業回流、引導(其實更多是威逼)外資直接投資美國,一共創造約200萬個制造業崗位。
【2017年1月,他們倆之間的工作交接】
其中,巔峰出現在2021-2022年,這時的美國總統已經是拜登了,但特朗普認為這是自己的功勞,拜登跟此事沒什么關系——美加墨貿易協定的作用慢慢發揮出來了,說實話,這一點特朗普并沒有吹牛。
而提到美加墨貿易協定,就不得不提到幫助美國制造業回流,或者某些制造業不太容易和愿意回流美國的前提下,就必須用到近岸外包與友岸外包了。
2018年9月30日,美國和加拿大達成的協議將把北美自貿協定作為三方貿易協議保留,三國首腦將在兩個月內簽署新協議,后來按照這份新協議,重新取了一個新名字叫“USMCA”,其實就是美墨加三國協議。
2018年11月30日,美國、墨西哥、加拿大三國領導人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簽署《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替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當時的特朗普對這件事非常用心,所以推動的速度很快,2019年12月19日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修訂后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為這份自由貿易協定的最終生效掃除了主要障礙。
2020年1月29日特朗普簽署修訂后的美墨加貿易協定,而此時距離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結束只有約一年時間了,但那時特朗普還不知道自己一定會輸掉2020年的總統大選。
【貳:回流不暢下的應急方案】
隨著特朗普重返白宮、升級版的關稅戰如火如荼、美國制造業回流情況并不理想,白宮的智囊團們又開始鼓動加快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了,這時就需要盡快鎖定“意中人”,否則別說美國制造業回流會繼續“梗阻”,就連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也會讓特朗普降息的美夢難以成真!
【2025年1月他們倆交接工作時,就顯得不太熱情、流于程序了】
為什么會強調已經推動制造業回流8年的美國,現在是“梗阻”,那是因為這件事很難按照奧巴馬——特朗普——拜登——特朗普這個總統順序進行,更難按照他們設定的“完美”意圖來實現。
盡管全球企業將供應鏈從我們這里遷出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回流美國的意愿有限、速度不快、領域不全,真不是想回流就能一下子做到的,美國制造業目前僅占整體就業比重的8%,加上勞工成本高、合格工人不足,以及政策不確定性,都成為企業回流決策的重大障礙。
當下能夠緩解美國制造業回流“梗阻”的緩解劑就是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因為美國大中型企業更傾向于將產能轉移至友好國家或鄰近市場:距離美國近的,就是近岸外包;距離美國遠的、關系不錯的,就是友岸外包。
墨西哥一直穩穩地成為美國制造業近岸外包的最大受益,原本還有加拿大,但特朗普對加拿大的定位又變了:美國不需要總是薅美國羊毛的加拿大,而是需要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這就引起加拿大的反彈了。
其實,就制造業來說,墨西哥無論在人力成本、土地價格、勞工數量、地理距離等各個方面,都會優于加拿大,為什么會在地理距離方面也優于加拿大呢?
那是因為雖然墨西哥、加拿大盡管都與美國接壤,但位置可不一樣,墨西哥更靠近美國南部和西部,那里是美國制造業最發達的地方——東部?美國人心中的東部盡管也是高大上,但卻是金融家、銀行家以及高端政客們才能生活的地方。
【叁:亞洲的三個友岸外包】
那么美國制造業回流不暢的情況下,會不會考慮友岸外包呢?肯定會,而且重點就是在亞洲尋找“意中人”,比如特朗普今年已經同意并簽署日本制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要約;韓國造船業不僅開始替美國海軍維修和建造部分艦船,還在幫助美國在本土恢復部分造船廠的產能。
【越南的汽車廠】
那么其他領域呢?尤其是影響美國通貨膨脹和民眾口袋的輕工業制造,越南已經成為美國選定的輕工業制造的意中人。
美國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工業以及地緣關系研究很多年了,按照美國一些大型企業集團的評估,有24%傾向于越南、17%傾向于泰國、15%傾向于印度,即是最受青睞的三個制造業替代基地的排名,越南被認為有機會成為最大受益國。
【越南的服裝廠】
難點肯定會有,焦點就是美國尤其是特朗普對越南的“轉口貿易”盯得越來越緊,所以2025年7月越南盡管成為東盟十國中第一個與美國達成正式關稅協定的國家,但是付出的代價一點兒也不小:
美國對越南的對等關稅由46%下降為20%,但越南需要以零關稅的條件向美國完全開放自己的市場;凡是經越南出口美國的轉口商品,美國會征收40%的懲罰性關稅。
【越南的電子廠】
美國制造業回流并沒有美國想象的、吹噓得那么順利,尤其是在鋼鐵業、造船業、化工業、汽車制造業等等,最多只是高端芯片、高端醫療設備及生物醫藥等方面有效果。
但我們也有稀土作為反制措施,制造業不是想回流就回流的,回流了又怎么樣,沒有足夠的稀土,手機、飛機、汽車甚至軍工照樣無法開工!
【結語】
在美國繼續推動制造業回流、資本直接在美國本土投資的同時,我們需要警惕的還是“友岸外包”與“近岸外包”。
前者會讓我們想起前些年我們許多企業在墨西哥大量進行直接投資,想以低稅率甚至零稅率繼續承接美國的訂單。后者就是當下,即越南能不能、會不會繼續成為我們轉口貿易的樞紐之一,這關系著我們的制造業。
大家都知道,如果工業鏈條中的某一環長期沒有市場,或者只有國家訂單而沒有市場訂單,這一環或者幾環就很容易失去技術進步、成本優化的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