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其實還是要分階段來說的,我覺得在前中期的時候大概工作前5-8年,就去增強自己的長板,然后在中后期,你想升管理、帶團隊或者跨領域發展的時候,就必須去狠心砸時間補那些關鍵短板。
一、為什么前期要去增強長板?——因為這是普通人破局的捷徑
我記得我剛入職的時候,信了“木桶理論”,啥都想學,結果樣樣都不夠精通。后來才明白,公司招你進來就是圖你的那一項特長的本事。
我有個前同事小李,技術不算最頂尖,但他Excel做的很好,特別是數據透視表和宏,別人半天搞不定的報表,他十分鐘就能搞定,還做得很好看。所以領導就愛把關鍵數據交給他分析。之后幾年下來因為他這個能力,直接比同期技術更好的同事先升了職。這個就叫“長板溢價”——一個足夠亮眼的長板,能讓人忽略你其他地方的平庸。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里,資源是稀缺的,注意力是稀缺的。所以前期你的精力就那么點,與其分散去補一堆60分的短板,不如集中把一個長板干到90分甚至95分。然后長板的選擇最好還是看看市場需求和個人天賦這兩點去著手。
二、什么時候該調轉去補短板?——當短板開始卡脖子的時候
這個方面我確實是栽過跟頭的。本來技術干得好好的,然后公司說缺人帶項目,就讓我上。結果我技術是硬,但管理溝通一團糟。開個會進度協調得像一盤散沙。有個項目差點就砸我手里了,要不是另一個經驗足的老前輩幫忙兜底,飯碗都懸了。那時候我才懂:長板再長,也架不住一個關鍵短板給你帶來的致命打擊。
所以當這些信號出現的時候,就說明該補短板了:
明明業績挺好的,能力也強,但是每次升職都輪不到你。那這就可能是你“能干活不會匯報”、“技術牛但不懂人情世故”... 這些就是阻礙你更上一層的致命短板。
還有想從技術轉管理,從執行轉策略的時候,新角色、新領域必定有你不熟悉甚至很不擅長的能力要求。這些都是你要補的短板。
然后補短板的時候挑最短的下手,不要追求樣樣好。因為時間精力寶貴,可以像我現在,雖然短板一堆,但我只優先補那些當下工作中會直接影響我核心目標的短板。比如帶項目就必須懂點財務預算,匯報就必須會提煉重點。至于我那稀爛的英語如果近期不打算進外企,那就先放放了。所以補短板也要講策略。
三、普通人怎么省時又高效地平衡長短板發展?
首先別想著一口吃成胖子,把你最擅長的本事,盡可能用在日常工作上,越用越熟。然后就主動去挑戰,你有相關長板就去干,成了是業績,干砸了也能漲經驗,當然前提別搞砸核心項目。
還要多關注行業里你這塊長板最牛的人,看他們怎么做的,偷師學藝。
補短板的時候主打一個夠用就行,別當學霸。比如學匯報,目標就是盡量講清楚重點,領導不犯困就行。 PPT爛就去找個模板高手同事搞好關系,請他喝杯奶茶幫忙指點下排版。溝通差就先模仿團隊里溝通最好的人怎么說話,與其死磕不如借光。
最后我想說的是職場這條路,走精專還是走全面,沒有標準答案。但一個殘酷又溫暖的事實是:絕大多數普通人,前期靠長板先“活下去、活得好”,后期靠補關鍵短板才能“爬得高、走得遠”。
就像我貼在工位上的那句:
“別讓最鋒利的矛還沒上戰場,就被自己磨鈍了的盾絆倒在山腳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