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標志著夏季的進一步深入,天氣逐漸炎熱,但還未達到最熱的時候。中醫認為,小暑時節陽氣漸盛,濕熱開始加重,人體容易受到暑濕之邪的侵襲,因此在養生保健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XIAO
SHU
壹
小暑·飲食調理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清熱解暑
小暑時節天氣漸熱,人體容易出汗,消耗較大。飲食應以清熱解暑為主,多吃西瓜、黃瓜、苦瓜、綠豆等食物,既能清熱解暑,又能補充水分。
健脾祛濕
小暑時節濕氣開始加重,容易導致脾胃不適。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如薏苡仁、茯苓、扁豆、冬瓜等。
適當增酸
中醫認為夏季屬火,心火旺盛,適當吃些酸味食物(如檸檬、烏梅)可以收斂心氣,減少苦味食物的攝入,避免心火過旺。
清熱解暑
雖然天氣漸熱,但不宜過度食用冷飲或寒涼食物,以免損傷脾胃陽氣,導致消化不良或腹瀉。
貳
小暑·起居調養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01
晚睡早起
小暑時節晝長夜短,可以適當晚睡早起,順應自然規律,但應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02
適當午休
中午氣溫較高,人體容易疲勞,適當午休有助于恢復體力,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03
避免長時間暴曬
小暑陽光逐漸強烈,外出時應做好防曬措施,避免長時間暴曬,以防中暑或皮膚損傷。
叁
小暑·運動養生
01 適度運動
小暑時節運動應以適度為原則,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大汗淋漓,耗傷陽氣。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散步、太極拳等舒緩運動。
02 避免過度出汗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過度出汗會耗傷心氣,因此運動時應注意控制強度,及時補充水分。
肆
小暑·情志調養
保持心情平和
小暑時節天氣漸熱,容易使人煩躁不安。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夏季應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緒波動過大,以免影響心臟健康。
靜心養神
可以通過冥想、聽音樂、閱讀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內心的寧靜。
伍
小暑·穴位保健
01按摩內關穴
內關穴位于手腕橫紋上2寸處,按摩此穴有助于緩解心煩、失眠等癥狀,適合小暑時節養心。
02按壓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膝蓋下3寸處,按摩此穴有助于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適合夏季調理腸胃。
陸
小暑·防暑降溫
01
多喝溫水
小暑時節出汗較多,應及時補充水分,但不宜過量飲用冷飲,以免損傷脾胃。可以適量飲用綠豆湯、菊花茶等清熱解暑的飲品。
02
保持室內通風
中午氣溫較高,人體容易疲勞,適當午休有助于恢復體力,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柒
小暑·中藥調理
清心火
如果出現心煩、失眠、口干舌燥等癥狀,可以適當服用一些清心火的中藥,如蓮子心、竹葉、麥冬等。
健脾祛濕
夏季濕氣較重,容易導致脾胃不適,可以適當服用健脾祛濕的中藥,如茯苓、薏苡仁、白術等。
總之,小暑時節的養生應以“清熱解暑、健脾祛濕”為主,注重飲食清淡、作息規律、適度運動,同時保持心情平和,避免過度消耗陽氣,順應自然規律,達到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態。
簽約后家庭醫生可為您建立健康檔案、開具延伸處方;優先預約轉診、享受專家號源、建立家庭病床、健康評估和咨詢等。
本文家庭醫生:汪逸嵐(中醫科)
聯系電話:18916443238
素材提供:中醫科-汪逸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