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有為
來源 | 品牌觀察官(ID:pinpaigcguan)
引言:割不動中產的奢侈品,開始靠“博眼球”出圈了。
最近,上海人的朋友圈估計被LV巨輪刷屏了。
6月26日,路易威登LV的全新概念地標“路易號”巨輪在上海靜安南京西路商圈正式啟幕。
這一艘長達30米、布滿LV經典Monogram花紋的“巨輪”,瞬間霸屏社交網絡。
開放首日,上海恰逢高溫橙色預警,也阻擋不了熱情的打卡大軍。
全球僅有3家大型建筑裝置刻有LV logo,前兩家在紐約和巴黎,第三家就是上海的LV“路易號”。
而且,這還是LV第一次做這種寫實派的巨船造型建筑,這也側面證明了咱們上海南京西路的江湖地位。
這個巨輪有整整三層,總面積1600平米,這就是世界首富的鈔能力。
巨輪里的三層空間分別是,一層展覽、二層精品店、三層咖啡館,堪稱現代版“泰坦尼克號”。
然而,LV轟轟烈烈搞了那么大的排場,本以為已經搶盡了風頭,可沒想到,贏家卻是星巴克。
“潑天富貴”給到了星巴克?
因為,在上海南京西路上,除了LV這艘顯眼包船以外,網友還發現了一個更好笑的事,那就是LV巨輪正對著的就是“星巴克門店”。
那一頭尖銳的船頭,直沖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的門口。
這一對,不得了,刻在中國人DNA里的生存智慧——玄學,就開始動了。
有網友調侃道,原來高端的商戰就是風水斗法嗎?
畢竟LV的船頭對著星巴克,用風水學上的術語來說,就相當于形成了“尖角煞”,就是一個不吉利的布局。
也不怪有網友說,星巴克業績差的原因找到了,這不是妥妥地被LV給做局了嗎。
如此抽象的一幕,把愛看熱鬧的網友們都吸引來了,紛紛為星巴克“出謀策劃”,有網友將星巴克P成冰山,再現"泰坦尼克號"電影的名場面,方案名字就叫“星冰樂”。
不僅和星巴克的產品“星冰樂”聯動上了,還呼應了電影的劇情。
還有網友建議把星巴克的海妖logo做大掛高,和LV巨輪正面硬剛,因為海妖對船是不祥之兆,會引誘船觸礁沉沒,采用魔法對轟一下。
甚至還有把冰山和海妖結合的,船高一尺,妖高一丈,海妖冰封“路易號”。
也有網友說,星巴克的產品都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一波還是星巴克贏麻了。
原來高端的商戰,往往采用最迷信的方法。
這場“風水玄學”也讓星巴克敏銳嗅到了潑天流量的氣味,火速回應“蹭”了個熱度。
而星巴克回應得也很有水平,不是中規中矩的公關話術,而是采用了融匯文化普及、風趣自黑及互動邀約的多元戰術。
星巴克首先曬出上海烘焙工坊門口的幾張塞壬雕像大特寫,順便科普了一個冷門的知識點,星巴克“Starbucks”的名稱出自美國19世紀最偉大小說《白鯨記》,故事中熱愛咖啡的大副名字就叫“斯達巴克(Starbuck),logo中的雙尾美人魚標示是希臘神話中的塞壬海妖。
圖源:星巴克微博
又是大副,又是海妖,都是操控航行和船只的掌陀者,這意思都懂,簡而言之,就是星巴克不畏懼巨輪,甚至還是掌控者。
這種看似沒有回應卻什么都回應的方式,把星巴克從“被創飛”的弱勢地位,瞬間升級為"老子是海妖"的強勢主角,可謂是狠狠拿捏了。
緊接著第二天星巴克又自嘲反應遲鈍,最后用幽默化解了這場對立情緒,在最后還不忘邀請大家"要看塞壬,請走正門!"
彰顯了自己的地位后,更妙的是,星巴克還發起了一場P圖挑戰,網友們紛紛發揮“聰明才智”在評論區里大顯神通。
沒想到一向那么高冷的星巴克竟然也這么有網感,這還是我認識的星巴克嗎?
這一系列操作后,效果也立竿見影,來看熱鬧的網友紛紛涌進星巴克門店,店內人滿為患,晚上9點還不斷有人來點單,咖啡師的手都要冒火星子了!
甚至門店還多次啟動限流模式,顧客須排隊等候進場,這人氣可見一斑。
畢竟LV買不起,去星巴克喝杯30元咖啡還是消費得起的。
星巴克這波直接“躺贏”,估計笑得合不攏嘴。
LV估計也想不到,自己斥巨資打造的巨輪,怎么火的是對面的星巴克?
中產對LV祛魅了?
可以說,LV這一次把巨輪搬到了上海靜安南京西路商圈,無疑是賺足了眼球。
然而,即便是如此大手筆的營銷投入,也難以掩蓋LVMH集團目前面臨的業績壓力。
4月15日,LVMH發布了2025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銷售額出人意料地下滑。
數據顯示,LVMH集團銷售額同比下跌3%,遠低于市場預期。尤其是占集團近一半營收、貢獻超75%利潤的核心時裝與皮具部門營收同比下滑5%。
從地區來看,只有歐洲地區實現了增長,但也僅僅是2%的微弱增勢,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暴跌11%,美國下滑3%,日本則下降1%。
其中亞太市場(不包括日本)集團總收入中的占比由2024年的33%下降至30%。
隨著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理性,LV的高溢價策略似乎開始失靈。
但實際上,日子難過的不只是LV,很多奢侈品都已經割不動中產了。
開云集團、歷峰集團、Burberry、香奈兒等頂級品牌,近年來都出現了收入、利潤和股價的普遍下滑。
開云集團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作為核心品牌的Gucci其銷售額下降了25%。
算上這次,Gucci已經連跌五個季度了。甚至在內地市場還一口氣關了好幾家門店。
香奈兒在2024年營收同比下降5.3%至187億美元,凈利潤大跌28.2%至34億美元。
這是香奈兒從2020年以來,第一次出現這種雙下滑的局面。
Burberry更是壓力山大最新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凈利同樣雙降,凈利更是大跌90%。
慘不忍睹的業績,甚至讓Burberry計劃全球裁員1700人。
奢侈品的低迷也連帶著拖累了高端商業體。
曾經奢侈品門店是很多高端購物中心的“搖錢樹”,但這棵樹如今已經“掉葉子”了。
連續13年蟬聯全國銷冠的北京SKP,2024年銷售額暴跌17%至220億元,被南京德基廣場以245 億元反超。
據報道,恒隆、太古旗下商場也感受到了這股“寒潮”,收入普遍下滑6%,而上海恒隆廣場客流量銳減22%。
被打入冷宮的,還有奢侈品的店員銷售,網友調侃,柜姐的白眼都不見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態愛買不買,現在是舔著臉讓你買。
據國際咨詢公司貝恩相關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奢侈品客戶群首次出現萎縮,流失約5000萬名客戶。
這一現象,在中國尤為明顯,在2021年以前,中國消費者是全球奢侈品銷售增長的核心動力,但現在,已成為了奢侈品巨頭財報中的“負擔點”。
各巨頭連出奇招
為了挽救萎靡的業績,LV這種大陣仗的營銷活動還算比較高級的,其他奢侈品巨頭則一直走黑紅路線,博取關注度。
最出圈的就是巴黎世家,奇葩設計層出不窮。
在義烏一塊錢都不用就能全款拿下的發卡,巴黎世家要2000多元一對。
還有23600元一個的透明膠帶手鐲。
25新款“Zero”鞋,售價上萬元,主打的就是穿了跟沒穿一樣。
這一波迷之操作,只能說,還好只割富人韭菜。
奢侈品巨頭為了刺激消費,都在拼命造勢。但是熱鬧歸熱鬧,最終喧囂后還是恢復平靜。
最終的銷量才能說明一切。
以前不差錢的時候,還會為奢侈品的溢價買單,但現在中產都不好收割了。
以往墊墊腳夠買奢侈品的這群人,如今更注重性價比了,在經濟下行時期,對于他們來說,握在手里的現金才是最大的安全感來源。
現在的中產,奢侈品對他們來說并不具有消費的“唯一性”,他們的目光會放到更保值的消費品上,比如黃金,去年以來,多家黃金店鋪大排長龍。
對于奢侈品來說,當下的關注點應該更聚焦到品牌本身上面,奢侈品的“稀缺”和“昂貴”不應該只體現在價格上,而是更應該講出價值故事。
消費者買奢侈品,不僅是有“身份象征”的需求,更要有“務實”的考慮,同時還要保值,而不是消費者花費了高價,結果買一回一堆不值錢的東西,經看不經用。
如何把熱度轉化為銷量,奢侈品牌面臨轉變思維的緊迫時刻。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