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則公告,震動四川金融圈。
成都農商行宣布將自貢、峨眉山、犍為等6家中成村鎮銀行收編為直屬分支機構。
這已是該行年內第二次大規模整合村鎮銀行,而上一次是增持河北8家村鎮銀行股權至60%。
“中成”招牌集體換名,一場席卷全國縣域金融的生存風暴正加速到來。
一、村鎮銀行為何批量“消失”?
股權高度集中,則是此次合并的關鍵前提。
成都農商行對6家目標銀行的持股比例均在80%以上,其中犍為、長寧兩家已實現100%控股。
這種絕對控制權使吸收合并成為最直接的資源整合路徑。
更深層的原因,則直擊村鎮銀行三大生存死穴。
6家被合并銀行注冊資本合計僅4.75億元(自貢中成2.15億,其余均低于6000萬),不及成都農商行單季度利潤(2024年Q1凈利潤23.4億)。
微薄的資本難以支撐科技系統更新、人才引進等剛性投入。
業務囿于單一縣域,抗風險能力極弱,如南部縣中成銀行坦言,合并是為“響應政策導向,提高抗風險能力”。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穩妥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更將“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列為年度任務。
不合即退,已成行業鐵律。
二、成都農商行的萬億野心
此次整合絕非簡單“收編”,而是成都農商行沖擊萬億資產的關鍵落子。
合并后其縣域網點覆蓋率躍升,形成“城區-鄉鎮”無縫網絡,直接服務半徑擴大至川南川北經濟節點。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該行總資產達9517億元,四年增長超80%。
吸收6家村鎮銀行后,萬億門檻觸手可及。
憑借母行風控體系(2024年不良率僅1.02%),被合并機構資產質量有望進一步優化,不良率可實現四連降。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全國化棋局,該行在省外還擁有39家村鎮銀行,未來或通過股權增持(如南充嘉陵中成銀行持股已升至91.4%),逐步復制“四川模式”。
三、村鎮銀行的終極出路在哪?
村鎮銀行數量從峰值縮減已成事實,未來存活路徑或許僅剩兩條。
一是抱團集約化,進行省內整合,省聯社賦能,如河北正定農商行吸收贊皇隆興村鎮銀行,成都農商行模式將成為主流。
改革后的省聯社提供科技、風控支持,如四川聯社正構建區域性服務平臺。
二是垂直深耕“毛細血管”,聚焦特色產業(如茶葉貸、養殖鏈金融),以本地化服務深度綁定客群,避免與大型網點正面競爭。
對于村鎮銀行的員工而言,合并后可以轉崗大平臺,直接接入成都農商行培訓體系(年均投入超億元),進一步職業通道拓寬。
與此同時,加速技能升級,重點補足數字風控、小微普惠等技能,后續會避免因崗位冗余而被淘汰。
對于村鎮銀行的客戶而言,債券“零風險”,存款、理財由成都農商行全額承接,法律保障優先清償。
原客戶可使用成都農商行全省635家網點及線上平臺,貸款額度、產品種類將擴容。
金融業的大變化,不是終結,而是重生。
當自貢、峨眉山等6塊招牌摘下,村鎮銀行“單兵作戰”時代正式落幕。
可以預見,未來縣域金融屬于“省級平臺+科技賦能+深度本地化”的三維競爭者。
對銀行業而言,陣痛之后,真正健康的鄉村金融生態才剛開始構建。
數據顯示,2024年超20家村鎮銀行通過合并退出市場,而同期省聯社科技投入增幅達35%。
這也說明,撤退與進化,正在同一時空加速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