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派不可信,里面可能有間諜!”4月22日董明珠的這句話,不僅引發熱議,還被官媒點名怒批歧視。
可誰能想到,之后就有一位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在社交平臺上,因無法回答中國首都等基本問題而成為輿論焦點。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存在的,難怪大家都說董明珠的話含金量還在上升!
留學生“文化斷層”現象
5月1日擁有百萬粉絲的博主“開司travis”發布連線兩名在英中國留學生的視頻,引發全網嘩然。
視頻中,當被問及“中國首都是哪”時,一名自稱“北京出生”的女生竟回答“香港”,隨后改口“可能是上海”。
另一名女生被問及“新中國成立時間”時,脫口而出“1997年”,還將香港回歸年份誤記為1999年,更荒誕的是,當博主追問“法國首都是哪”,兩人卻異口同聲回答“巴黎”,形成強烈對比。
經核實這兩名留學生家庭背景顯赫:一人父母在政府部門工作,另一人自北京赴加拿大、英國連讀,接受“系統國際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兩名女生在視頻中反復強調“沒接受過中國正規教育”,暴露出部分家庭“重洋輕土”的教育誤區。
董明珠的“海歸間諜論”風波
4月22日,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上,董明珠以全票連任董事長后發表的一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
她在回應管理層年輕化問題時直言:“我們絕不用海歸派,因為里面可能有間諜,我分不清誰是誰不是。”
董明珠的焦慮并非毫無來由,近年確有個別海歸因利益誘惑泄露企業機密,這讓企業對人才背景的審查更加嚴格。
但她的這番言論迅速登上熱搜,被輿論稱為“海歸間諜論”,這一表態并非孤立事件,近年來,董明珠多次公開表達對海歸群體的不信任。
現場股東的哄笑與掌聲,但輿論場的反應更為激烈,新京報當日即發表評論,指出董明珠的言論“背離常識”,將海歸與間諜劃等號既無事實依據,更違背國家人才戰略。
所以,結合前面的兩個女生對中國基本國情的認知,卻停留在“北京屬于哪個省需要上網查”的水平,這種“文化斷層”現象,讓董明珠的言論在部分網民眼中“意外應驗”。
事件發酵后,輿論呈現兩極分化,支持者認為“董明珠看人真準”,批評留學生”、“身在海外,心也離了根”,反對者則指出,這是低齡留學群體文化認同缺失的極端個案,不能代表全體海歸。
低齡留學的“認同危機”
兩個女生的事件并非孤例,據《中國留學生白皮書》顯示,2024年約20萬在英中國留學生中,低齡化趨勢顯著,18歲以下留學生占比達23%。
這些學生長期脫離中國文化環境,價值觀形成期缺乏系統的國情教育,導致“文化認同漂浮”現象普遍。
許多低齡留學生因長期缺席國內義務教育,對中國歷史、地理、文化的認知普遍薄弱,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學生受西方媒體偏見影響,對祖國產生負面刻板印象。
這種“反向文化震蕩”在歸國后尤為明顯,也引發人們的反思,于是為了應對這一現象,2021年南京工業大學啟動“文化基因課”,要求留學生家庭定期參加國情考試。
云南高校則通過民族節日體驗、方言學習等方式,增強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但如何平衡國際化教育與文化根基,仍是亟待破解的難題。
海歸群體的貢獻與爭議
回溯新中國成立初期,錢學森等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21位有留學背景。
他們放棄海外優渥條件,用算盤和手搖計算機為國家鑄就科技基石,若按“海歸間諜論”邏輯,這些功勛科學家反而成了“防范對象”,這種荒誕性不言自明。
改革開放后,海歸群體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截至2024年,400萬歸國人才中,超30%投身科研領域,推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技術突破。
類似于比亞迪新能源技術骨干中,有許多從業者有海外留學經歷,這些都有力反駁了“海歸不可信”的偏見。
但企業層面,也有越來越多跨國公司開始重視“文化適配”,許多大型企業在海外招聘中增設“文化認同測試”,確保人才與企業價值觀契合。
但不可否認,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流動確實帶來安全風險,2023年《境外人才引進安全條例》明確要求企業加強背景審查,許多企業已建立技術評估機制。
這種“精準防范”而非“一刀切”的策略,才是平衡發展與安全的理性選擇。
歷史早已證明,真正的愛國情懷無關身份標簽,錢學森、鄧稼先的故事告訴大家:留學經歷可以成為報效祖國的橋梁,而非割裂文化的鴻溝。
當人們以理性取代偏見,以包容取代排斥,才能讓“留學報國”的傳統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結語
海歸群體的價值在于他們連接全球與本土的獨特視角,合理利用這一資源,不僅能推動中國的技術進步,也能幫助國家在全球化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董明珠的言論和留學生事件雖然引發爭議,但也為社會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如何在開放與安全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教育與文化認同之間搭建橋梁。
這些問題的答案,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未來的人才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