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5點,天光尚明,氣溫回落下來,貓姐換上膠鞋走進菜園,水靈靈的黃瓜和茄子沉甸甸地掛滿爬藤架。
在嘉定徐行,距離上海市中心30公里的地方,貓姐擁有一片15畝的田地,這是她去年租下的。
“滬漂19年,遠離都市,回歸田園,大自然給你的自由永遠是你無法想象的美好!”
對都市人而言,田園是心底的詩行。如今,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在周末扎進鄉村,在田間地頭的萬物生長中,為疲憊的心靈進行一場 “復健”。
貓姐的菜園 圖片來源:貓姐
貓姐的菜園 圖片來源:貓姐
貓姐的菜園 圖片來源:貓姐
花藝設計師租了15畝地,
也給朋友們留塊小菜園
貓姐來自東北,是一位花藝設計師,19年前來到上海,在市區有一間自己的花藝工作室,一邊工作一邊救助城市流浪動物。懷著親近土地的理想,去年,她在嘉定徐行租下了15畝地。
眼下,貓姐的小菜園生機勃勃,圣女果、豆角、玉米、絲瓜、羊角蜜……盛夏時節,豐碩的果實綴滿枝頭。“茄子黃瓜最容易種,黃瓜簡直長瘋了,一兩個月就能收一批,根本吃不完。”樹蔭下,小狗小貓趴著打盹,水塘邊,毛茸茸的小鴨子戲水消夏。“清凈,不被打擾,回歸自己。”貓姐說。
朋友們都很羨慕貓姐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之外有這樣一塊緩沖地帶。為了讓朋友們也能擁有一方親近自然的天地,貓姐就在菜園里劃出了一個空間,切割成各約20平方米的小小菜園分租給大家。“500元一年,想吃什么就自己種什么,托管一天一元錢。”
很快,一大半就租了出去。朋友們蜂擁而至,笑說她這個價格比市場價低太多,“含友量”太高。貓姐不在意,算經濟賬可能都連本都不保,“雇個村民來幫忙,一小時的工錢就得20元。”
這段時間,茄子和黃瓜都熟了,貓姐在菜群里吼了一聲,周末菜友們就開著車,帶著一家老小過來了。孩童在田埂奔跑,大人們說笑著,一邊采摘,一邊就用大土灶生火做飯。
炊煙裊裊中,每個人的眼里似乎都有了光。在這里,土地接納了所有疲憊,又將簡單的快樂悄悄種進每個人的心田。
孩子在分租田園里培土。圖片來源:東方IC
帶孩子體驗田園生活,
找回親近泥土的真實感
在城市的快節奏齒輪中,當一天“周末農夫”,回歸土地,不僅是身心解壓的出口,更像是一把鑰匙,悄然打開了塵封的記憶匣子——那撒歡瘋跑的童年,正從田野深處飛奔而來。
在距離貓姐的菜園子40公里遠的閔行浦江,劉先生為孩子租下的菜地里也已經長出了圣女果、辣椒、黃瓜,紅紅綠綠好不熱鬧。劉先生說,只要周末天氣不錯,就會帶著孩子來“玩土”,看著5歲的小小劉認真地澆水、培土,心里也暖暖的。
劉先生來自浙江,他的童年記憶里,夏天就是和小伙伴們挖蚯蚓、爬樹,或者到野塘里釣小龍蝦……來到上海工作后,城市的生活讓他和土地越來越遠,緊張的工作節奏下,偶爾的出門透氣也就是去附近的超市逛一逛。他覺得這樣的生活有種懸浮的“虛假感”,只有周末和孩子一起親近泥土,才重新觸摸到那份腳踏實地的真實。
當夕陽為菜園鍍上金邊,看著孩子沾滿泥土的笑臉,劉先生忽然明白,那些在土地里生長的不僅是蔬果,更是傳承與希望。或許,這就是都市農耕的意義——讓人們在與土地的對話中,找回遺失的本真,也讓那份源于土地的溫暖與踏實,在歲月里生生不息。
番茄生長視頻截圖 圖片來源:小紅書@這塊木頭
番茄生長視頻截圖 圖片來源:小紅書@這塊木頭
網上看別人種菜看作物生長,
也是一種解壓
有人踩著菜園的泥巴親手采摘自己種出的果實,也有人通過網絡觀看“農場主”們記錄作物成長的視頻作為一種解壓方式。小宇幾乎是一瞬間就被植物生長的視頻“定住”的。103天,番茄從一顆種子栽入盆中,到慢慢抽芽、生長、結出小果,小番茄從綠變黃再到紅,生長的全過程一幀幀展現在眼前,一種自然而然的健康節奏觸動了她。
“我每天都在趕趕趕,趕上班,趕任務,趕地鐵,就連刷劇都是三倍速趕著刷完。”小宇覺得生活被壓縮成無數個急促的“趕”,而作物的生長,卻強制開啟了另一種時間維度。這種需要等待的生命周期,解構了“即時滿足”的焦慮。
從貓姐的菜園到小宇的手機屏幕,從膠鞋踩進泥巴的實感,到云端觀察葉脈生長的詩意,都市人正用各自的方式,在這座鋼鐵森林里栽種著名為“自我”的作物。
如今,越來越多的分租田園出現在閔行、青浦、奉賢等區域。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目前已有各類共享農場200余家。
這些地方成為都市人周末奔赴的 “心靈桃源”,短暫“歸田”化作一場場主動的“精神復健”,它在快進的人生中,辟出一塊“慢放區”,重新生長出屬于自然的節奏。
新民晚報記者 梅瓔迪
上海灘上洋掌柜(ID:shyangzhanggui)編寫
原標題:《新民僑梁 | 都市人當起“周末農夫”,除了收獲蔬菜瓜果,還為了啥?》
文字編輯:張家愉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梅瓔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