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多地氣溫突破52℃。熱浪直接烤裂了"印度制造"的遮羞布。
拉賈斯坦邦地表溫度飆到52.3℃。
醫院急診室擠滿熱射病患者,老人和孩子最遭罪。高溫已奪走700多條生命。
空調成了救命剛需。
但十億人口僅九千萬臺空調,農村連電扇都是奢侈品。
貧民窟的鐵皮屋變成烤箱,居民只能靠潑水降溫。莫迪政府四年前高調推出623億盧比補貼計劃。
結果90%壓縮機還得靠中國進口。本土企業玩起貼牌游戲,進口中國零件換個包裝領補貼。
高溫逼得政府連夜修改政策。中國壓縮機48小時內被搶購一空。帶穩壓器的型號在貧民窟遭瘋搶。
印度電網根本扛不住空調負荷。
每天停電5小時成常態,23%電力損耗在老舊線路上。農業損失更慘重,水果減產三成。這事整的,補貼到底補了誰?
審計發現八成資金去向不明。現在買空調要排隊三個月,富人早裝好了,窮人只能硬扛。產業政策不能光喊口號。
中國造壓縮機成本500元,印度要650元還質量不穩。
電路板、銅管超六成依賴中國供應。
高溫是天災,人禍更可怕。
盲目抵制導致現在被動局面,值得所有國家深思。產業升級需要腳踏實地,不是貼牌游戲。
未來幾天會更熱,氣象部門預警可能突破53℃。醫院已經人滿為患,醫療系統承受巨大壓力。一個殘酷現實:技術差距不是靠補貼能彌補的。
中印貿易逆差達75%,印度想擺脫依賴路還長。這事給所有發展中國家提了個醒。
產業升級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能搞大躍進。現在買空調的隊伍排到街角,但產能缺口短期難補。高溫持續考驗著印度社會的承受力。
政策反復折騰的是老百姓,空調價格漲了又降,最后還是買不起。核心部件就是看硬底子。中國制造再次證明不可替代,這不是靠口號能改變的。
印度想當世界工廠,先得把壓縮機造明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