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暑剛過,熱浪像塊濕布裹著人,喘氣都費勁。
醫院里中暑、腹瀉的患者多了,有人說“小暑暗藏殺機”,這話聽著瘆得慌。老一輩常念叨“小暑四不做”,年輕人嫌啰嗦,可去年北京那位出租車司機的事,誰能忘?
60歲大叔中午在車里歇著,突然中風送醫,醫生說高溫讓血壓“蹦了高”。小暑的太陽毒得很,中午12點到下午3點,地表能燙熟雞蛋,50℃的地兒誰扛得住?“不出”不是窩家里,是別跟日頭硬碰硬。
體弱者、老人、孕婦,這時候出門,脫水、曬傷、熱射病全盯著呢。有人說“大夏天不吃涼的,活個啥勁”,可數據扎心——夏季腹瀉比冬天多兩倍,冰鎮飲料一灌,腸胃血管“唰”地縮成一團。
去年南京那小伙,打完籃球沖冷水澡,人就沒了。醫生說毛孔張著遇冷,血管抽抽得太狠,心臟扛不住。
路邊臺階、水泥地看著涼快,坐久了濕氣往骨頭縫里鉆。去年鄰居大姐坐石凳半小時,腰腿疼了半個月,貼了十張膏藥才緩過來。
小暑不是光熱,濕度大、氣壓低,慢性病最容易“鬧脾氣”。糖尿病人血糖忽高忽低,心臟病人胸口像壓塊磚,這哪是巧合?
農諺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莊稼這時候正瘋長,可病蟲害也跟著“撒歡”。農民得盯著田,打藥、澆水,比伺候娃還上心。有人覺得老理兒過時,可“不出、不吃、不洗、不坐”,哪條沒科學道理?
避開高溫、護好腸胃、不沖冷水、不坐濕地,都是給身體“松綁”。小暑后8天就入伏,更熱的日子在后頭。現在不調理,大暑準得“爆雷”。
老祖宗的話不是迷信,是拿身子骨試出來的經驗。
順應天時,比硬扛強。熱不是問題,忽略身體信號才要命。
你家小暑還在做這4件事嗎?評論區聊聊。
關注我,每天分享節氣養生經,幫你把日子過成“順節氣”。注:本文內容僅供參考,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