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越南貿易部突然宣布,自當日起,對原產于中國的部分熱軋卷鋼產品征收高達27.83%的反傾銷稅,為期五年。
要知道,就在四天前的7月2日,越南才剛剛與美國達成所謂歷史性貿易協議。
不僅甘愿接受美國的重稅,更配合美方設置針對中國的轉口商品監測系統,將中國商品轉運美國的渠道徹底封死。
緊接著,又接連對中國鋼鐵產品下重手,這一連串動作,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算盤?
早在3月份,越南就曾短暫對中國熱軋卷鋼加征臨時反傾銷稅,為期120天,這本是一項有限期的技術性措施。
但奇怪的是,到了7月,不僅沒有到期取消,反而升級成了為期五年的正式征稅政策,而且時機精準地落在與美國簽署協議之后。
更蹊蹺的是,越南并未在協議簽署當天同步公布這個決定,而是等到7月7日才對外發布消息,卻將生效時間倒推至7月6日,這等于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提前執行。
為了換取美國的寬容,越南選擇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協議中最具殺傷力的條款,是對通過越南轉運的第三國產品征收高達40%的懲罰性關稅,而這,毫無疑問是劍指中國。
畢竟近年來,大量中國企業將部分生產環節遷至越南,借此規避美方對中國商品的高關稅,這種曲線出口模式,成就了越南對美出口的飛躍,也讓中國與越南的產業鏈更加緊密。
但如今,越南卻主動配合美方切斷這條生命線,越南政府不僅同意建立轉口監測系統,還允許美國海關人員入駐越南港口,對中國產品的流向進行實地核查。
這一系列動作,如同將中國的貿易路徑拱手交給美國掌控,表面上,越南是在自保,實則是將中國利益當作談判籌碼,換取美國的手下留情。
那么,越南為何甘愿得罪中國,去討好美國?
答案其實很簡單:缺錢。
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超過1300億美元,占其GDP的近三分之一,一旦美國真的對其商品征收高達46%的關稅,越南經濟將面臨巨大沖擊。
而特朗普的施壓方式早已人盡皆知,先開天價,再象征讓步,讓對方產生已經便宜的錯覺。
越南顯然中了這招,為了保住對美市場,越南愿意接受20%的關稅,還愿意對美商品零關稅開放市場。
但這筆賬怎么算都是虧的,光是美方商品的大規模涌入,就有可能沖擊越南本土產業,再加上美元結算壓力、財政赤字高漲,越南急需一筆外來資金來填補財政缺口。
于是,中國成了提款機,通過對中國熱軋卷鋼征收27.83%的高額關稅,越南不僅可以從中薅羊毛,還可以向國內民眾交差,顯示自己有所作為。
這一切,打著反傾銷的名義,卻實為經濟勒索。
事實上,中國向越南提供的熱軋卷鋼產品,一直以價格合理、質量穩定著稱,是越南建筑、機械、汽車等行業的關鍵原材料。
越南制造業的整體成本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產品的持續供應,如今越南選擇揮刀自宮,其結果只能是飲鴆止渴。
而且,越南似乎還對中國懷有一種理應支持的心理,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越南總理范明政公開表示,強者有義務幫助弱者,暗示中國作為大國,應當回報亞洲。
中國的發展固然離不開亞洲市場,但合作從來都是建立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
多年間,中國對越南的投資總額,占其外資總額的28%,大量產業鏈項目落地越南,為其提供了龐大的就業和出口收益。
在中美貿易戰最激烈時期,中國并未限制對越投資,反而持續擴大合作規模。
然而越南卻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配合美國對中國圍追堵截,令人寒心。
面對越南的轉向,中國商務部與外交部在7月3日同步發聲,明確表態,堅決反對任何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的協議,若相關方執意妄為,中方將堅決反制。
這場東南亞的投名狀風暴,表面是貿易談判,但實際上是地緣格局的再洗牌。
但這些國家似乎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如果中國收緊供應鏈、調整出口結構、限制技術轉讓,這些國家將面臨嚴重的斷鏈危機。
其中,越南的電子產業60%的零部件依賴中國、塑料原料依賴80%、紡織原料依賴70%,一旦失去中國的支撐,越南恐怕連組裝的資格都保不住。
而美國,真的能接得住越南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協議達成之后,美國并未給予越南任何實質性投資承諾,更未提出優惠信貸計劃。
反倒是開始著手推動本地化率政策,要求越南企業在五年內實現40%的零部件本地化,這等于間接要求越南與中國脫鉤,徹底斷絕兩國之間的產業協作。
越南一邊想借美國的勢打擊中國,一邊又離不開中國提供的血液,這場吃飯砸鍋的游戲,不可能長久。
越南若繼續一意孤行,只會將自己推向一條自斷后路的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