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見過遭報應的,第一次見連續遭的!
最近,“虐貓犯上岸事業編”沖上熱搜。
隨后,虐貓的“蘇某”遭到網友集體舉報,熱搜變為“虐貓考生被取消招聘資格”。
都說互聯網沒有記憶,他憑什么讓網友難以忘記,甚至畢業了都要插他一刀?
近日,廣西桂林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
考生蘇某以筆試199.5分、面試84.3分的成績,位列“專業技術崗位二”第一名,進入政審考察環節。
從成績來看,這名考生相當優秀。
但,在公示期間,有網友發現名單里的蘇某與2024年華中大學虐貓事件的主角同名同姓,疑似同一人。
得知該消息,多名網友自發前去舉報,并要求招聘單位核實:該考生是否為“虐貓事件”本人。
經單位核實,確認兩人為同一人。
隨后,招聘單位取消了蘇某的招聘資格。
這場追殺,源于2024年的虐貓事件:
有多名學生曝料,自10月起,華中農業大學校園里不少流浪貓死亡。
經確認,有中毒死的,虐殺死的,失蹤的......至少有不少于10+只貓咪受害。
10月24日,有同學看到一只橘貓被某男子提走。
10月25日,他發現橘貓四肢盡斷,被丟棄在貓屋。
更惡劣的是,有一只貓在被虐殺后,尸體還被粘在了女生宿舍一樓。
這一看,就是有人故意為之。
華中大學的喵喵隊,將此事上報給學校。
經查,是學校一名叫“蘇某”的同學所為,他將5片人用某類藥物碾碎成粉末,分次兌水投喂校內流浪貓。
彼時,死在蘇某手下的貓,有二十多只。
學校給予了蘇某嚴重警告處分。
有人曝出蘇某的朋友圈,他將虐殺貓咪稱為“打野”,并記錄成打野日記。
有熱心同學將“蘇某”的罪行,整理成219頁的PPT,在社會引發大量關注。
而蘇某回應自己虐殺貓咪的原因,竟是——被貓吵到睡不了覺。
事情曝出后,有很多人認為學校對蘇某的處罰太輕,并持續關注后續。
直到這次,他們發現蘇某正在考取事業編。
除蘇某因“虐貓”付出代價外,還有東南大學的徐某。
2023年,一段徐某虐貓的視頻傳出。
視頻里,他提起一只小奶貓扔進水桶,抬腳踩踏貓頭,壓入水中......
而這段視頻,是他在學校宿舍錄制。
他還在外網上給自己取名【血肉藝術家】。
自曝捉了三只流浪貓,將它們剝皮抽骨做成紅燒貓肉。
然后,將貓肉送給了無家可歸的老太、雙目失明的夫妻、患有小兒麻痹癥的青年......
并在一些群里揚言:殺美女才好。
種種言論,堪稱逆天。
據其同學所述,徐某從大一開始,就在虐待各種小動物。
2024年,徐某以碩士研究生考試專業課成績第一,考上南京大學。
因虐貓事件,他先是被南京大學拒錄,后又調劑到蘭州大學,依舊未被錄取,理由是: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
因虐待動物,兩個高材生斷送前程。
而且,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他們的一舉一動仍舊會被大眾審視。
虐貓該不該被罰,甚至影響人生?
這兩起虐貓事件,全網幾乎都在拍手叫好,直言大快人心。
在他們看來,如此漠視生命、手段殘忍之人,今日虐的是貓,來日,又怎知他虐的不是人?
但這其中,也不乏另類觀點。
知名媒體人胡錫進就曾對兩人的虐貓行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輿論是否有必要一直“追殺”犯了虐貓錯誤的人。
在他看來,這件事是該有代價,而他們也受到了處罰,大眾沒必要一直揪著不放,應該要給他們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但,大家真的是故意緊追他們不放,不給機會嗎?
當時不是!
大家群情激奮,
是在擔心:當一個高學歷、高智商卻嚴重漠視生命的人身處高位或重要崗位后,對社會將造成怎樣的影響?
是在害怕:說不定,某一天,你我他,就是下一個被膠水粘在地上的貓。
《光明日報》曾說:“選拔人才不應只看實驗室里的數據,更要看其對生命的敬畏。”
而他們,恰恰缺失了這一塊。
虐殺貓,從來不是一件小事。
犯罪心理學研究表明:
虐殺貓,屬于深層心理問題或精神障礙的外在表現。
這類人,一般都有極強的支配欲望和暴力傾向,他們往往通過虐待更弱小的生命來重獲“權力感”或“快感”。
還記得2012年轟動全球的“加拿大碎尸案”嗎?
被害人,是我國33歲的留學生林俊。
林俊與犯罪嫌疑人馬尼奧塔無冤無仇,卻慘遭殺害、肢解、奸尸、烹食......
馬尼奧塔甚至囂張到,將行兇過程拍下放于網上。同時,還將兩包尸身寄給加拿大警方。
而他殺人,早有預兆。
在2010年,他上傳過一則令人發指的視頻:
一張床上,躺著兩只可愛乖巧的貓咪。
一個穿著綠色連帽衫的人,將貓咪抱起,摸摸頭。
然后,放進旁邊吸塵器的真空壓縮袋中。
接著,將吸塵器的管子伸入真空袋,抽干里面空氣。
最后,兩只貓咪在窒息中,痛苦掙扎著死去。
這一段視頻,引起了公憤,大家罵他:“變態”!并開始人肉他。
后來,他又發了第二段視頻:
將兩只剛死不久的小貓,放在手上把玩。
然后,將這兩只貓放進冰箱冷凍。
視頻再次引爆全網。
有犯罪心理學家評論這件事:
這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下一次的目標可能就會變成無助的對象,需要馬上制止!
因為隱藏的太深,網友和警方遲遲沒有找到他。
不久后,第三段視頻出來了:
他把一只貓咪用保鮮膜包裹住,只露出頭,然后活活淹死。
看過這段視頻的人都在說,接下來他該殺人了。
果然,兩年后,他的施暴對象從貓變成了人......
這一事件被拍成了紀錄片《別惹貓咪》,里面詳細記錄了該事件的始末。
他們為什么會將暴力,率先實施在貓身上?
心理學有個踢貓效應:對弱于自己或者等級低于自己的對象發泄不滿情緒。
踢貓,就是在踢自己的壞情緒。
例如,在被父母辱罵、虐待后,情緒無處發泄,而將這種情緒轉移到弱小的貓咪身上——“我虐貓時,終于覺得自己不是廢物了”。
魯迅先生曾說: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父親打罵孩子,孩子將情緒釋放到貓身上,形成暴力閉環。
他們的背后,是家庭教育崩塌時砸向社會的碎片。
2005年,復旦大學研究生虐貓事件,有一位知名心理學專家是這么分析的:
他可能有一些反社會型人格傾向,這種人的最大特點是感受力很弱,無法感覺別人的感受,愛的能力缺失。虐貓者可能有"貓有多慘,我就有多慘"的心理,通過傷害動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
他曾有過考試失利被父親懲罰睡草地的經歷,強烈的“被遺棄感”,讓他將情緒發泄到貓身上。
父母除了問分數從不談心,他只能從血腥中感受情緒波動。
當家庭成為情感荒漠,暴力就成了扭曲的綠洲。
這些人,真的不知道虐貓是錯誤的嗎?
他們當然知道!
但從小到大,沒人教過他們,要敬畏生命。
這些弱小如螻蟻一般的動物,于他們而言,就如街邊的垃圾,可以隨意踐踏。
畢竟,連他們自己都被棄如敝履,又怎會懂得珍視其他生命?
同時,這也給很多家長敲響警鐘:分數重要,家庭教育同樣重要!一個品行不佳的人,即便分數再高,也難以走得長遠。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說:“對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于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培養孩子對生命的敬畏,讓孩子珍視生命,是成長的第一課,也是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時,必須要上的課。
否則,遲早有一天,當初對孩子的情感漠視以及暴力壓迫,會成為飛向社會與家庭的利刃。
感謝你讀到最后。
對于“蘇某虐貓被取消事業編”,你有什么看法?評論區討論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