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記趣||趣在堅持,也在放下
清晨五點,我被手機的震動驚醒。不是地震預警,也不是快遞通知,而是運動軟件推送的一條“每日晨跑挑戰”:“今天不跑5公里,明天體重漲三斤!”
起床后第一件事,是檢查昨晚準備好的跑步裝備:運動手環、降噪耳機、反光背心、GPS定位手表、跑步水杯……穿得像個特工,活像要去執行潛伏任務,而不是去理工大運動場轉圈。
到了運動場,迎面撞見幾位熟面孔。老王穿著印有“馬拉松愛好者”的T恤,正擺著造型拍照;小李戴著墨鏡,一副高冷范兒,結果一開跑就喘得像拖拉機;還有隔壁樓小張,一邊慢走一邊和微信群里的姐妹語音聊天:“哎呀我今天已經走了八千步啦,你呢?”
我們這些“跑者”,各懷心思地在跑道上匯合,像是參加一場非正式的奧林匹克嘉年華。有人邊跑邊直播,喊著“家人們雙擊666”;有人帶著自拍桿,每跑兩百米就要停下來整理發型;還有人邊跑邊發朋友圈,配文是:“又是自律的一天。”
我試圖融入其中,卻總是跟不上節奏。以前別人跑五公里像喝口水一樣輕松,我跑兩公里就得扶樹喘氣。更糟的是,每次跑到一半,身體就開始抗議:膝蓋說它要罷工,腳踝說它想休息,連頭發絲都在吶喊“回家睡覺”。
有一次,我在西安出差夜跑時迷了路。原本計劃繞一圈就回去,結果越跑越遠,最后竟然跑到了離賓館有8公里的地方。問路人怎么回,對方一臉疑惑地看著我說:“你不是來越野訓練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不是在跑步,而是在進行某種荒野求生。
當然,也有不少快樂時刻。比如某次晨跑,我遇到一只流浪狗跟著我跑了半程,那感覺像是多了個忠實粉絲;還有一次,在終點碰到一位大爺,笑瞇瞇地說:“小伙子,跑得不錯啊。”我頓時覺得自己離“專業跑者”又近了一步,直到他轉身對旁邊人說:“這孩子,比昨天快了十秒。”
漸漸地,我也摸索出了一些“跑者哲學”:
一是別跟別人比,家跑全馬,我跑全家;人家沖線沖刺,我沖泡面。
二是量力而行,能跑就跑,不能跑就走,走不動就坐會兒,人生嘛,總得留點余地。
三是享受過程,聽聽鳥叫,看看花香,偶爾還能順手撿個瓶子賣點零花錢,環保又健身。
四是安全第一,路口停下看紅綠燈,遇到狗子繞道走,實在不行,那就……打車回家!
有人說,跑步是為了健康,為了自律,為了更好的自己。但我越來越覺得,跑步其實是一種生活的調劑,就像火鍋里的花椒,咖啡里的奶泡,生活里的一點甜。
與其被社交媒體上的“跑圈達人”帶節奏,不如穿上舒服的鞋,找個陽光正好、微風不燥的日子,慢慢跑一段,然后坐在長椅上,喝口水,曬個太陽,順便刷個短視頻,樂呵一下。畢竟,人生這場馬拉松,重要的不是誰先起跑,誰跑得快,而是誰能在奔跑中保持微笑,一直跑到終點,還順手撿了個瓶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