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夜晚,蟬聲依舊喧囂。熱浪已經席卷華夏大地,各個地方氣溫居高不下,酷暑已經來臨。
可有人在大別墅的冷氣中擦著閃耀的耳環,有人卻在沒有空調的狹小的值班室悄然離世。
最近,網絡上兩個截然不同的事件撞在了一起,引發無數人唏噓和反思。
一邊是年僅17歲的藝人黃楊鈿甜,因佩戴230萬元奢侈耳環參加活動,被網友質疑“炫富”。
一邊是山東青島大學的一位保安大爺,被曝因連續8個月未領到工資、酷暑中值夜班時中暑猝死,引發眾怒。
乍一看,這兩個事件似乎沒有任何關聯。但如果我們靜下心來,會發現,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兩個世界的真實寫照。
故事一:一只耳環的重量
230萬元是什么概念?是一個普通家庭幾十年的積蓄,是許多人一輩子都難以觸及的數字。但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次亮相的“搭配”,甚至連品牌介紹都沒有寫在宣傳稿上。
我們不能苛責一個女孩,她擁有好資源,她出生在哪、站在哪個起跑線,并非她能選擇的。但問題在于:這種“搭配”的背后,是否缺乏了必要的審慎與共情?當社會上還存在大量“生存問題”尚未解決時,那些用巨額堆砌的光環,難免會刺激公眾的神經。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边@是唐代杜甫筆下的寫實。千年過去,我們仍時??吹筋愃频母盍?。
故事二:保安大爺被拖欠的“八個月”工資
青島大學的保安大爺,他常年住在校門口的小屋內,密不透風,狹小壓抑。他不是社會的邊緣人,而是一位在高校值守不知多少年的工作人員了,看著他的樣子,離退休也不遠了??赡苤皇且驗閷儆趧趧胀獍鼏挝?,便被人毫不在意,辛苦工作換來的八個月的薪資下落不明。炎熱的酷暑,他獨自在值班室中暑,無聲無息地離開了世界。
更令人唏噓的是,直到他去世,可能也沒有向誰正式“抱怨”過。他是那個沉默的一群人之一。就像雨果筆下《悲慘世界》里的冉阿讓,社會的巨大齒輪轉動時,他只能默默忍受。
而我們的問題在于:這樣的“大爺”,還有多少?他們的命運,能不能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上?
歷史的回聲:我們曾走過類似的路
很多人或許記得《大江大河》里的雷東寶,他曾努力帶領村民致富,卻在權力和體制的灰色地帶中跌倒。那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縮影,是改革中的陣痛。
而如今,我們早已發展騰飛,卻為何仍有“保安大爺八個月沒發工資”的現實?
這不僅是個體的悲劇,更是對一個時代的提醒。歷史曾一再告訴我們:當社會的分層越來越遠,當底層的聲音越來越小,裂痕就會悄然出現。
我們不是要批判富人,也不是要苛責富人,更不會仇富,只要他的財富是通過正當途徑得到的。誰都可以擁有光環,但一個社會的良善,應當建立在“不讓保安大爺被遺忘”的基礎上。
當所有人都能在炙熱的夜晚安然入睡,不必為一份工資而苦熬八個月時;當炫耀的光芒背后,有了起碼的共情與審慎時;我們才真正擁有了一個溫柔的社會。
愿這個社會,不止有高光的閃耀,也有為微弱生命遮風擋雨的溫度。
耳環可以昂貴,但不能比一個人的命還“貴”。
愿我們不僅為一個個熱搜感動一時,更能推動真正的改變,讓悲劇不再重演。
—講給今天的我們,也講給明天的世界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