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三姐
昨天看到個熱搜:某地一名老師,因為班里三個高考生志愿沒填北大清華,氣得解散微信群,并對三個學生發出如同犯了天條一般的譴責。
這個老師說:“三位倔強的學子,以自我為中心,不聽學校老師家長的勸告,完全以一己之心填報熱門專業。”
這語氣,說得好像三個孩子是什么不良叛逆少年,干了什么見不得人的勾當給老師丟臉了。
人家是憑本事自己考出來的高分,選了自己想學的專業,而且還是頂尖985的好專業,這是什么有辱師門的事嗎?
這個老師不盼著自己的學生好,只盼著自己的清北率更漂亮,從她的角度來說也只不過干了很多教師在干的事,現在估計她也挺郁悶,怎么大家都這樣,只有我踢到鐵板上了?
不好意思,功利虛偽的遮羞布總有一個倒霉蛋要來撕的。誰叫你就是這個倒霉蛋,不裝了,圖窮匕見了,教育成功的評判標準只有一個:清北率。
我也真的有點糊涂了,填志愿這件事,學生不以自我為中心,不填自己喜歡的專業,難道以老師為中心,填報老師喜歡的學校?
當年開班會的時候,老師高聲疾呼:“你們讀書是為我讀的嗎?!”
如今學生讀書不為你讀了,你又不高興。
她甚至說:“我表示班主任教育的失職、職業教育的失敗,對不住所有為班付出的領導和老師......”
你是挺對不住的。當初選擇當老師的時候,也不是哪個學生以“必填清北,應填盡填”為交換條件逼著你當的。
如今你的學生不光學習成績好,還有了自己生而為人的追求和理想,明確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有理想有追求,不為了一點數據斷送自己的前程,而你作為老師卻把這定義為“教育失敗”,這才是你最大的失敗。
最可笑的是,她還說:“在絕對利益面前(志愿填報),孩子們將學校老師家長的意見完全放在一邊......”
什么叫絕對利益?填志愿是為了給自己選定未來的學習路徑甚至職業生涯,絕對利益就是保障自己的利益,如果不能保障這個專業能給我帶來絕對利益,至少先保障這個專業是我真心喜歡的。
這位老師,我給你舉個例子,就比如你找對象,你的絕對利益是——對方不是廢物,而且你還喜歡。如果你不能確定他不是廢物,那么至少要先保證你挺喜歡他的。
總不能找一個廢物而且自己還不喜歡,只為了把媒婆的kpi當作絕對利益來完成吧!
這種老師我估計全國各地不會少,早已被純純的“生意思維”硬控。
一個冷知識:真的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強基計劃這條路進入清北,因為強基計劃只適合那些喜歡并擅長基礎學科,能潛心搞學術研究,不急著賺大錢賺快錢的人,還需要真有天賦。
而有些學校,才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聽說過的現實中強制學生報名強基計劃的學校就有不少,反正你報你的,錄了是學校的光榮榜,不錄是你水平不夠。
這個老師心里應該從沒想過如何讓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在她眼里,教室里坐的不是學生,是一排排的考核元素,利用他們來讓自己獲得所謂的“絕對利益”。
今年我兒子也高考,我自然討論這些事比較多,所以最近平臺一天到晚給我推和高考有關的一切。
起初我以為獲取多一些資訊對我肯定是有好處的,后來我才知道他們是來我這尋找好處的。
前兩天看到《清北破格競賽生被拋棄?實則難度明升暗降,競賽破格升的優勢在進一步擴大!》,我還沒把這句話讀全乎,后面跳出來:留言獲取強基真題+免費試聽+競賽課程提前搶跑!
沒過幾分鐘又看到《明明考得不算差,為什么最后只能復讀了》,我還想著會不會是給我們普及什么不了解的知識呢,后面跳出來:發送“志愿填報”到后臺,獲取志愿填報技巧,聰明填報志愿,不耽誤孩子一生!
一不小心還看到《不懂這些面試規則,和名校擦肩而過》,我還以為能給我什么綜評面試的攻略,后面跳出來:扣1領取各大綜評高效歷年真題,1v1規劃輔導,在線提供面試模擬!
我看累了,想著我們好不容易高考完,不應該輕松一下嗎?一看手機:《高考完的最不該做的就是浪費時間》,后面跳出來:別人都已經開始準備四級考試了,你還在等什么,回復“四級”領取復習綱要,預約名師高效沖刺四六級和考研規劃輔導!
好家伙,原以為我們總算上岸了,終于不會有機構來盯著我們薅了!
沒想到,他們還是站好了最后一班崗。這最后一班崗還分八百個分崗,總有一崗適合把我攔下來薅一頓。
任何考試、升學、規劃,都能成為很多人的生意。
有時候我看著這些機構背后成千上萬的擁躉,熱情高漲地一邊為孩子焦慮,一邊不停消費,我就覺得有點哭笑不得。
又不能說這些生意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確實太多家長非常迷茫,孩子也沒有主見,總是想在這些機構這里找到替代他們做出決策的答案。這應該也是教育失敗的一個反映——沒有自我認知,沒有獲取信息的能力,孩子壓根沒有想法,這很可悲。
好像現在一個孩子的人生背后,只剩下冷冰冰的數據、分類、排序和出路難題,哪怕一個陌生人,只要掛上“升學指導”的頭銜,都能來替我們決定人生。
孩子小的時候,大多父母心里想的都是希望孩子有夢想,有愿望,有自己喜歡做的事,這輩子也不需要他怎么飛黃騰達吧,能開心過好一生就行了。
等孩子辛辛苦苦走到高考這一節點,以前那些想法好像一瞬間自動消失了——你有夢想?不行,那個夢想不好就業。你自己喜歡?不行,你喜歡的不夠光鮮。
父母心里想的只剩下分數,排名,專業,就業,害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害怕沒上對學耽誤一輩子。
確實,長大了就該有長大了的現實,也就是骨感的世界。
已經很骨感了,還要被一些生意再剔一層骨。一個個的都在給高考生們加碼,宣揚一種“躲避劫數”的理論和“自我救贖”的方法,好像離開了那些理論框架,孩子們都不可能有美好的未來。
以前常談“教育的意義”,小時候說說還覺得挺宏偉挺感動,到了高考這個節點,誰跟你談教育的意義,誰還記得教育的意義。
身邊此起彼伏全是生意。
前幾次我提到兒子在“密大”和“復交”中選擇,大部分人都是斬釘截鐵地給我一個一邊倒的建議:有的是“當然在國內讀大學更好”,有的說“當然出國讀本科更好”......
大家的意見有著自己擲地有聲的硬度,有足夠的理論支撐,有充分的經驗數據。但是看多了,我就產生一個疑問:大家這么有主見是好事,可惜,沒有一個人問過我兒子自己是怎么想的。
一時間恍惚了,到底是我娃讀大學,還是他們讀大學。
我知道他們并不是在做生意,但他們已經被“生意理論”洗腦。
因為在被那些“生意人”不斷的灌輸中,只被數據,排名,就業,人脈圈等等浸泡久了,人的思維會固化,生命力變成了一個一個的程式,好像要按照某種套路去升級,才能成為優秀的螺絲釘。
現在連高中生都已經開始有了為自己的人生做主的意識,把老師氣得怒批“教育失敗”,我覺得這才是教育的意義,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為了別人而活。自信,果敢,有能力,有選擇權。孩子們努力拼搏,學有所成,正是為了給自己的人生增加選擇權,而不是為了成為別人的木偶。
而有些大人還在迷信數據、面子、虛無的光環,孩子的未來和某些光鮮一時的數據,孰輕孰重。
人不但要清醒,還要聰明。不但要聰明,還要勇敢一點。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視頻號「格十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