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湖南長沙已經可以查分了,一個學霸伍勰和媽媽就準備查分,旁邊也有朋友幫拍記錄,畢竟對于這個學霸的學習成績還是非常關注的,學霸淡定地拿著自己的手機,輸入自己的準考證號,結果出來的情況卻讓他大吃一驚,原來他壓根看不到成績,他的成績被屏蔽了,上面只寫著全省理科前30名。
確實現在很多省份在查分數的時候就會把前面排名比較靠前的人的分數給屏蔽掉,而這些分數被屏蔽的基本都能達到680分甚至將近700分以上,畢竟全省前30名其實分數還是比較高的。
而最讓人吃驚的是這個學霸非常的淡定,他說自己估分也是估得比較高的,所以現在被屏蔽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
而他的媽媽就說:自己比較信任孩子,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學習成績都比較好。
全省理科前30名,基本清華北大是可以任選的,讓很多網友都非常的羨慕。有網友說:為什么在某音上看到的都是600分以上的,而那些考三四百分的怎么都沒有出現呢?其實這也是人的心理,考得好的就出來炫耀,考得不好的基本就不吭聲了。
學霸高考可以說是高光時刻,要想讓這種高光時刻能夠持續多一些,要想讓自己在大學也能大放光彩,甚至因為學霸的身份出來也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那么一定要避免五大誤區。
哪五個誤區呢?
第一個:分數至上的誤區
特別是那些超級學霸考上清華北大的,智商都是沒有問題的,智商都是偏高的,這時候你再去跟同樣高質量的人去比拼分數,你會覺得非常吃力。很多高校的導師建議那些專業第一的學生,反而科研能力是被忽視的,在保研的面試中還反而被淘汰。
所以不要去追求分數至上,只要我們保證能過關就行了,花精力去做一些其他的,比如說科研能力,比如說人際交往等等。
第二個:避免獨行俠的思維
奧頓商學院研究發現,拒絕團隊合作的學霸,其職業發展天花板要比協作型的人才低2~3個職級。
很多學霸在小學到初中都是老師的乖寶寶,或者說是老師的眼中寶,所以他們跟同學之間是有差距的。可能他的智商比較高,或者他看的書比較多,又或者是他學習成績比較好,平時習慣獨來獨往。
但是這樣的人上了大學之后還是習慣獨來獨往的話,很可能就會導致自己上大學一個重要的能力沒有培養,那就是人際交往的能力,而且跟自己同上北大清華的,或者是頂級院校的這些同學都是自己的資源,以后出來工作這些資源就變得非常重要。
第三個:線性成長
硅谷科技公司研究表明,缺乏跨界思維的高學歷人才,在AI時代的職業競爭力下降速度比復合型的人才快40%。
也就是千萬不要覺得一招鮮,吃遍天,很多時候知識的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比如說你僅僅會碼字,那么你可能很一般,但是你又會碼字又會演講還能夠溝通,那么你的能力就會大大的提升。比如說有一些公司可能要賣服務的,或者說是要賣軟件給其他公司的,就需要這種復合型的人才,又懂技術又懂溝通。
第四個:追求完美的陷阱
很多學霸就覺得自己要追求完美,以前是第一,現在也要第一,導致自己會覺得非常的有壓力,卷得太厲害了,很容易出現心理的問題。
所以學霸在高考之后一定要完成從知識存儲器到價值創造者的質變,耶魯大學前校長理查德·萊文表示,真正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在未知領域重新定義問題的能力。
一定要培養自己學術的深度、能力的廣度以及資源效度的三維模型,才能讓自己在保持學習的同時也具有創新思維,才能成為以后社會更需要的人。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