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惠藝術展”于7月5日在大同市美術館拉開帷幕,展現藝術家任惠近二十年的創作作品,包括抽象作品、材料藝術、女性表現藝術以及裝置等等,共四十余件精品。任惠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抽象表現藝術的探索,尤其對材料表現有著更加深入的研究,逐漸形成了個人獨特的藝術面貌。此次展覽展現她近些年全面的藝術追求和創作成果。
對于任惠的藝術,眾多藝術批評家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芝加哥藝術學院繪畫系和史論系教授蔣奇谷說:“任惠利用布料本身特性所呈現出的效果,構成了作品形式美感的重要來源。在具體操作上,她整個創作追求一種“非常抽象的”但“非常可控”的形式,這種控制尤其體現在對“微妙不同顏色”的精準把握上。”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批評家葛玉君評論到:“任惠在作品中所使用的媒介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似乎在揭示,面對已然模糊的歷史記憶,我們往往試圖以再一次的主動擇取來使其更為清晰,而正是在這樣的一種主動擇取的記憶的過程中,勢必也會造成大量信息被主動遺忘。我想這或許同樣是任惠作品所傳遞給我們的一種信息。”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藝術批評家孫曉霞說:“任惠的作品對生和死,時間和空間等沉重的話題的探討是嚴肅的,所以作品就不顯得輕浮。這樣的思考很理性,但又不悲哀,是活躍的、積極的。藝術家的創作可能不需要具體的哲學理論,但需要哲學性的思考來引發觸動,打開思路,這會促使藝術家走出小我,走向更大的空間。“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藝術評論家朱會暉評論道:”任惠的作品都圍繞著她對自我和存在的洞察和感受。她的作品不僅是一種個人化的表達,也是一種對當代社會現實的回應和反思,對未來與希望的探尋。 她的作品色彩鮮明,有樸素而決然的情感和氣氛。在強烈的紅色、黑色、白色的張力中,在頹落與突起之間,在斷裂與延續之間,探討苦難與拯救,生命的疼痛與激情。與馬列維奇相似,她大概認為,抽象性中的色彩是一種最直接有力的藝術表現方式,能夠喚起觀者最純粹而真切的心靈感受。她用色彩來傳達她對生命、共在、世界等方面的觀照,以及對藝術本質和可能性的探索。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藝術批評家夏可君說:”任惠也是這樣,她在畫一個打底的通過處理的抽象畫面上,再縫合破舊的畫布或者把畫布撕破。這樣就從一個已經繪畫過的狀態,又通過布料的殘損損壞,又通過上面肌理的處理,又回到原生的大地性,一種粗糙感、一種破壞感。“
據悉,此次展覽展期一個月,將持續至8月5日。希望廣大藝術愛好者前往大同市美術館現場觀看。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存在》系列1 360x200cm 布面丙烯 2017
《Being 14》200x120cm mixed media 2020
《存在與時間25》150x200cm 綜合材料 2020.jpg
《無序點云 4》100x120cm 綜合材料 2022
《無序點云 13》Unordered Point Cloud 13 120x150cm 綜合材料 2023
《無序點云 16》120x100cm 綜合材料 2023
《無序點云 22》120x150cm 綜合材料 20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