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編輯|墨山看客
自1962年印度在中印戰爭中慘敗后,尼赫魯就郁郁寡歡兩年后因病去世,而中印戰爭最大“誤判”就是尼赫魯認為中國不敢出兵反擊。
甚至在尼赫魯看來,就算中國敢出兵解放軍也打不過印軍,那么,尼赫魯當時為何如此自信?他又為何認為中國不敢出兵反擊?
印度總理尼赫魯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印關系還是比較好的,雙方就邊境問題也沒有很大的爭議,但在1951年抗美援朝時,印軍趁機侵占了“麥克馬洪線”南面領土,對于印軍的侵占,我國秉承著和平共處友好原則與印度政府展開談判但都無果。
1954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中國,尼赫魯也是第一位非社會主義國家領導訪問中國的人,而這次訪問毛主席親自接見了他,尼赫魯也與周總理共同商討了中印兩國和平主張問題,在毛主席看來,中印兩國長期以來都是遭受戰火的國家,兩國更加應該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
尼赫魯與毛主席
雖然這次會談中印邊境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但雙方關系沒有那么僵硬了,可在1959年,解放軍平定西藏叛亂時,印度政府公然庇護叛軍,甚至還揚言要我國交出東段9萬平方公里和西段3.2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印度政府的無理要求,中方果斷拒絕,緊接著印度政府便使用強硬手段蠶食我國領土,從1959年8月至10月,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制造了多次流血事件,打死打傷我國多名邊防戰士。
面對印度政府的步步緊逼,中方還是帶著誠意與印度進行談判,但我國的誠意在印度看來卻是軟弱可欺,緊接著就是得寸進尺。
印軍
從1961年開始到1962年4月印軍在中印邊境先后設立了43個軍事據點,面對印度政府的步步緊逼中方還是沒有做出強硬回應,仍希望通過外交的方式解決中印邊境問題,但只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
在印度第二次拒絕我黨的和平談判后,尼赫魯當即在國際上叫囂:"要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要把中國軍隊從印軍侵占的中國領土上清除掉”!
印度國防部長更是口出狂言:“要同中國打到最后一個人、最后一支槍”,可見當年尼赫魯政府的囂張態度,而尼赫魯之所以敢如此囂張一部分原因是仗著背后的美蘇撐腰,另一部分就是自己的“誤判”。
尼赫魯
先說美蘇兩國,自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過后,美軍就非常不服氣,一直想再次挑起戰爭,但又不敢正面與中國解放軍交戰,印度此時在中印邊境叫囂中國,美國立即做出回應對印度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一邊的蘇聯也沒閑著,1959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問中國,在與毛主席會談期間,赫魯曉夫提出了無理要求,其中一項就是讓我國放棄藏南地區的歸屬權,面對赫魯曉夫的無理要求毛主席果斷拒絕,至此中蘇關系加速惡化。
赫魯曉夫
事后赫魯曉夫在國際上公認支持藏南屬于印度,并在邊境地區挑起事端,緊接著就是軍事援助,在美蘇的武裝下印度的軍事經濟都在新中國之上。
除了經濟外,尼赫魯當時并不認為我國會真的是對印度進行反擊,因為當時中國的政治重心是東部沿海城市,簡單的講就是臺灣問題,西邊問題中國政府并沒有“經歷管”,這就尼赫魯的最大“誤判”。
其實尼赫魯當時的想法并沒有錯誤,自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中國就急需發展綜合實力,當年蘇聯也援助了我國100多個工業項目,說實在的,中方確實沒有時間理會印度,還有逃亡臺灣的蔣介石在美國的撐腰下一直在我國東部沿海城市挑釁,基于這種情況,中印邊境問題我國還是想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的。
但讓我國想不到的是,印度政府得寸進尺侵占我國領土,1962年10月美蘇爆發古巴核彈危機,毛主席利用這一時差下令對印度展開自衛反擊張,讓世界各國想不明白的是,中國解放軍在這場戰役中僅用32天就戰勝了有蘇式武器加持的印軍。
當年外國軍事專家普遍認為,解放軍想要戰勝印度是很困難的,除了武器外,地理環境也非常惡劣,解放軍想要取得勝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在張國華、何家產的指揮下,解放軍客服了重重困難利用各種戰勝戰勝了印軍,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軍取得第一場戰役勝利后,我國曾向印度提出和平談判,但尼赫魯仍認為印軍能戰勝解放軍并尋求美蘇兩國的支援。
中印戰爭
美蘇也做出積極回應,可讓他們想不到的是,他們的軍援還沒抵達解放軍就宣布取得中印戰爭的勝利,這一仗,直接讓印度總理尼赫魯陷入了沉思。他完全不敢相信解放軍有如此強大的力量。
其實,1950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就已經展現了軍事實力,只不過尼赫魯的狂妄自大讓他輕視了解放軍,而中印戰爭這一仗,也讓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就算敵人再強大,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會不懼強敵的戰勝一切困難,最后讓我們向保家衛國的先輩們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