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川普這次可算下了狠招,直接發了道行政命令把美國國際開發署給裁撤了,這機構都運作 64 年了,原本是美國搞全球布局的重要棋子。
可特朗普覺得它花了7150多億美元,效果卻不行,受援地區發展目標沒實現,還反美情緒高漲,這一砍,美國64年布局相當于打了水漂。
而且國內那些靠美援 “吃飯”、整天吹捧美國的 “公知” 們,這下徹底斷了糧,沒了資金來源。
特朗普砍向美國際開發署
特朗普一上臺,第一刀就砍向了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這可是美國干了六十多年的“慈善招牌”,要知道這不是個小部門,每年幾百億美元預算說停就停,不是小打小鬧,是地球級的大動作。
很多人一聽這消息都懵了:美國咋不當“活菩薩”了?
特朗普的理由很簡單:這玩意兒燒錢,燒的還不是別人的,是美國納稅人的血汗錢,而且燒的方式他看不上,不是給自己國家修橋鋪路,而是撒到全世界養人心、買影響。
他一向不吃那一套“全球責任”“國際形象”的說辭,信奉的就是“美國優先”和“交易藝術”,你給我好處我才出錢,光講人道主義、搞什么LGBTQ、環保援助,在他眼里就是燒錢不討好。
而國際開發署名義上是援助發展中國家,但實際上干的很多事都不“純”,表面看起來是慈善,其實骨子里是政治投資,是為了在全球“種親信”、“養網紅”、“扶傀儡”。
說到底這就是美國權力的“軟刀子”。而這把刀長期以來,更多掌握在民主黨人手里,成了他們輸出意識形態的“親兒子”。
所以,特朗普砍掉它不只是為了省錢,更像是一次“政治清洗”,要切掉那些“吃里扒外”的人和項目,這個部門很多員工、資金流向都跟民主黨靠得很近,甚至反過來支持他的對手。
特朗普作為商人出身的總統,怎么可能容忍這種事?干脆一刀切了,省錢、清人、打擊政敵,三全其美。
他看得很清楚,美國財政早就透支了,國債高達36萬億美元,再玩什么“全球慈善”,就等于把自己的未來賣了。
現在不“斷臂求生”,那以后連褲子都保不住,砍掉國際開發署,不只是止血,更是向全世界宣布:美國不再當那個免費給糖吃的好人了。
援助是假,美國想的是控制人
很多人以為美國國際開發署就是個救苦救難的“善良老爺爺”,但實際上它更像一張披著人道外衣的政治網,從一開始它就不是單純救濟窮人,而是冷戰時期美國用來“贏得人心”的戰略工具。
這機構誕生于1961年,正值美蘇爭霸最激烈的階段,你有火箭我有導彈還不夠,還得比誰更“善良”,誰能在非洲、拉美、亞洲刷出更多好感度。
所以,開發署的核心任務就是用“援助”換“影響”,扶植親美政權、灌輸美式價值、壓制敵對思想,你以為它撒錢是為了窮人?
其實錢主要流向那些“有用”的國家,比如中東盟友、東歐棋子、非洲礦產地或者能配合美國搞政治布局的地方,真正最需要幫助的最窮國家,反而得不到重視,這不是慈善,這是投資,而且是政治投資。
開發署還有一個“隱形功能”就是制造輿論和培養“意見領袖”,它出錢讓記者、學者、NGO搞研究、拍紀錄片、辦研討會,核心目標就是傳播“美國好”的故事。
有些你在國際新聞上看到的“第三世界民主斗士”“人權衛士”,背后其實都能查出跟開發署的資金有關系,更激進一點的時候,它甚至會暗中資助反對派,幫他們搞活動、擴大影響,甚至直接策動政治變局。
有些地方把開發署稱作“合法的CIA”,并非無的放矢,它就像一根藏在外援糖果里的釘子,看起來是幫你,其實是控制你,而這張“軟實力大網”的維系需要大量的錢,一年好幾十億美元不是隨便花的。
特朗普之所以痛下殺手,一方面是他不信那一套“軟話術”,另一方面是他認為現在全球局勢變了,這種大撒網方式太貴,也太慢,他要的是精準打擊,省錢又高效。
所以砍開發署不是不想玩權力游戲,而是要換個玩法,以后美國可能不再大張旗鼓地出面,而是靠私企、NGO和秘密渠道暗中搞事。
以前是“披著慈善的政治”,以后可能是“披著商業的干預”,游戲還在繼續,只是換了皮。
美國撒手,歐洲不想接盤
美國這一刀砍下去全球不是只“嚇了一跳”,而是真真切切受了傷,因為美國國際開發署不是普通慈善,它是幾十年來國際秩序的一塊“粘合劑”。
尤其是對那些嚴重依賴援助的國家來說,這機構就像“呼吸機”,現在被人直接拔管,后果立竿見影。
非洲很多地方,比如艾滋病防治、疫苗接種、難民營運轉,全靠這筆錢撐著,美國一撤資,就意味著無數人的生命線突然中斷。
在南蘇丹、烏干達、索馬里這些本就動蕩的國家里,這不是財政缺口,而是災難信號,而美國說不管就不管,連招呼都懶得打,顯得特別冷血。
對美國傳統盟友,比如歐洲來說,這簡直就是一記耳光,幾十年來他們都配合美國搞“全球秩序”,現在老大說退就退,把攤子留給弟弟們擦屁股,你以為他們愿意繼續接盤?
德法兩國本來就被經濟問題搞得焦頭爛額,又要處理烏克蘭危機和難民潮,結果還得幫美國擦屁股,心里肯定一肚子火。
這種背棄感正在慢慢逼迫歐洲重新思考自己的路,大家開始謀劃“自己的錢袋子”、自己的軍隊、自己的規則,跨大西洋同盟,不再是你說我聽,而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這種“離心力”正在撕開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
與此同時,新機會也出現了,中國就是潛在的大贏家之一,我們在非洲、東南亞、拉美已經搞了十多年的“一帶一路”,修橋鋪路建電站,有口皆碑,現在美國撤退,那些原本靠美援的國家自然把目光投向中國。
但這不是白撿的便宜,而是一場新的考驗,中國需要考慮的不只是援助的效率,還要思考如何避免“美式陷阱”:怎么不干涉內政、怎么讓受援國真正發展起來、怎么面對國際上的質疑和攻擊。
對美國來說,撤出國際開發署只是一個表象,實質是它正在重新定義自己:不再是那個出錢最多的“老好人”,而是那個挑明了談利益的“精明玩家”,未來的美國不會少了操控,但會更隱秘、更精準、也更冷酷。
整個世界,也將從“虛偽的善意”轉向“赤裸的博弈”,那些人道主義的面具、道德高地的演講稿,也許都要進歷史博物館了,接下來誰能活下來,靠的不是誰哭得慘,而是誰算得準,誰出得起,誰能扛得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