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未有的深刻變革,以智能化、網聯化為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加速演進,成為重塑交通出行生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智能駕駛技術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關鍵技術底座,其突破程度直接決定著產業發展的深度與廣度。
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清華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編寫的《汽車智能駕駛技術及產業發展白皮書》日前發布。該書旨在明確我國智能駕駛技術產業政策法規與合規要求,闡述以智能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整車智能化路線演變方向,同時,這是行業首次明確了智駕概念邊界,也為產業提供了標準化參考框架。
我國已將智能駕駛技術發展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通過政策法規創新、標準體系構建、測試場景開放等多維度推進技術落地。然而,面對復雜的道路交通長尾場景應對、車規級芯片性能瓶頸、車用操作系統自主可控、數據安全與倫理挑戰等關鍵問題,產業亟需系統性梳理技術路徑、研判發展趨勢、凝聚發展共識。
1行業高速發展進程中,智駕概念的標準與邊界模糊
智能駕駛從最早的漸進式輔助,到現在的智駕技術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無論是國家戰略布局還是車企之間的競爭,都促進了我國智能駕駛產業的快速發展。只是在這個不斷向上的進程中,依然存在著幾大亂象,在擾亂或阻礙行業的健康發展。
概念混淆嚴重,部分車企濫用“智能駕駛”來宣傳L2級輔助駕駛,誤導消費者;過度營銷亂象,用堆砌硬件的障眼法暗示技術領先,卻忽視了實際體驗效果;技術標準缺失,功能命名碎片化(如AEB/AES、記憶泊車/自主泊車),缺乏統一的行業規范;責任界定模糊,L2到L3的核心差異在于責任主體轉移(車企需為系統決策擔責),但法規尚未明確;數據歸屬隱患,第三方智駕公司難以適配所有車企需求,數據所有權與迭代能力存疑。
其實總結來看,智能駕駛在國內的發展,還存在以下三大現狀。
一是國家戰略布局。國家層面已將智能網聯汽車列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點發展方向,同時,地方先試先行,北京、武漢等已通過相關條例,在一定條件下,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都在持續演進中。
二是企業競爭加劇。頭部車企加速技術迭代,推出新一代智駕系統,智能駕駛技術已成為企業爭奪市場、塑造核心競爭優勢的重要方向。
三是用戶需求升級。在購車決策中,智能駕駛功能已成為除傳統指標外的重要考量因素,智能駕駛功能的安全、舒適、效率等已經成為一、二線城市購車決策的關鍵指標。與此同時,由于技術發展與用戶認知的不匹配,市場中存在過度營銷現象,智能駕駛技術相關功能概念“不清晰、不明確、易濫用”等問題亟待解決。
基于以上現狀,中汽中心、清華大學、華為聯合發布《汽車智能駕駛技術及產業發展白皮書》,從“產學研”角度聯合研判:汽車智能駕駛產業發展路徑;明晰智能駕駛發展過程中相關易錯、易混的概念;分析智能駕駛相關技術原理與發展水平;研究智能駕駛安全體系建設要求;明確智能駕駛技術產業政策法規與合規要求。全面闡述以智能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整車智能化路線演變方向。
2華為技術破局智駕亂象,安全與體驗雙重至上
近年來,華為以生態賦能者角色,以開放眾行破獨行之困,共筑汽車強國智駕生態:為多達十種以上的新能源汽車,提供了技術領先的華為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和鴻蒙座艙,凝聚產業合力,助力中國智駕行穩致遠,成為智能駕駛技術的引領者。
智駕標準方面,華為就已經提出了 "五維安全" 智駕標準,即全速域、全方向、全目標、全天候、全場景,這是基于50萬智駕月活用戶數、20億公里智駕總里程、200萬次主動避險等真實數據得出的全民智駕基礎,推動智駕技術向更安全的方向進化。
比如說從智駕的應用場景來看,主動安全最重要的兩個功能AEB和AES,在華為智駕技術的底層邏輯中,秉承的核心理念就是“讓速不讓道”,即將AEB作為避障時的主要功能和核心手段,而AES只是作為最后的冗余補充功能。這是因為車輛在設計開發過程中,正面的安全性是最好的,所以華為強調AEB最重要,當無法剎停時,才會啟動AES。
同時,由于道路場景的復雜性,主動安全防護能力也會遇到極端情況,華為智駕技術在制動、轉向、通信、供電、感知、算力、定位等方面,都提供了安全冗余設計。安全有兜底,冗余有備份。
華為技術的普及理念與智能駕駛技術白皮書中內容高度吻合,我國目前已經進形成的智能駕駛生態鏈,這是一個涵蓋技術研發,硬件制造,軟件算法,整車集成,出行服務以及政策法規標準協同的網絡,主要包括上游技術提供商中油車企主機廠和下游服務商組成。
安全倫理是筑造智能駕駛的根基,五維守護這一技術所涉及的全域安全。這也是人們所熟悉的華為智駕倡導安全價值觀理念:智駕安全不是炫技,而是以人為本。簡而言之,智駕技術白皮書提出的五維安全理念,強調的正是人本安全的底層邏輯。
3智駕產業標準化,用戶是人本安全的最終受益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李俊,也在智駕技術白皮書序言中提到,以人為本是初心,安全為先是使命。自動駕駛的目標不僅是解放人類的雙手,更是在于安全、高效地重構未來出行方式與提升社會運行效率。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進階,系統復雜度與場景多樣性呈指數級增長,預期功能安全(SOTIF)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SOTIF 要具備系統性應對因系統功能不足引發的安全風險的能力。核心邏輯在于通過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評估與管理,在設計階段精準識別潛在功能缺陷同時以工程優化手段降低風險,確保系統在預期使用環境下安全可靠運行,保障車輛安全。
可以說,智能駕駛技術白皮書的發布不只是為了整合產業標準化生態鏈,為整個產業提供標準參考,更重要是解決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問題,諸如場景需求描述不完整或是智駕技術不達標等問題,都將一并解決掉,所有使用智駕系統的用戶都是人本安全的直接受益者。
對于用戶而言,選購智駕車型時也有了購車準則:看主動安全,安全是智駕的基礎,全面守護要五維安全;看多傳感器,視覺智駕只能像人,感知融合才能超人;看真實體驗,便捷高效才好用,常用常新不過時;看真實口碑,超高真實使用率,車主愛用才是真好用。
從實際用車數據來看,鴻蒙智行每個月的用戶活躍度都超過了90%,智駕里程超過2億公里,已累計超200萬次避險。作為五維安全智駕標準的提出者和先行者,鴻蒙智行在智駕道路上已實現了數據反哺技術迭代的良性循環。
通過智駕技術白皮書的發布與傳播,將有利推動智能駕駛產業能夠成為更加具象化的新質生產力,激發行業及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助力汽車強國與交通強國建設。明確智能駕駛技術產業政策法規與合規要求,闡述以智能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整車智能化路線演變方向。
而智駕技術白皮書的正式發布,也預示著我們將以更為包容開放的生態與更加完善的產業標準,助力中國自動駕駛產業在技術攻堅、安全保障、商業落地與社會價值創造中實現新的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