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6月以來,高溫天氣席卷全球,我國山東部分地區氣溫沖破40℃,截至7月4日16時30分,國內 754 省市縣區紛紛發布高溫預警。
圖片來源網絡
而在歐洲,西班牙和葡萄牙氣溫竟飆升至46℃以上,聯合國也發出鄭重警告,極端高溫已成為常態,沒人可避免。
去年,全球平均氣溫已突破工業化前1.5℃的臨界值,今年或許又將刷新紀錄,地球的氣候似乎正朝著失控的方向發展,種種跡象令人憂心不已。
信息來源參考消息
在這樣的形勢下,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之間的復雜關聯究竟如何?
持續的高溫
今年的氣溫攀升呈現出異常態勢,不同于傳統三伏天漸進式的悶熱,當前的熱浪表現得極為迅猛。
圖片來源網絡
白天,強烈的陽光讓戶外行人仿佛置身于炙熱的鐵板之上,持續經受著高溫的炙烤,到了夜幕降臨后,氣溫并未如往常般有所下降。
推開窗戶,撲面而來的并非涼爽空氣,而是有著瀝青氣息的熱浪,整個城市宛如一臺散熱系統故障的巨型服務器,持續散發著難以消散的熱量。
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是沒有空調,人們很難很好的睡覺,而極端高溫并非區域性現象,而是全球性的氣候危機。
在我國山東、河南等地,氣溫不斷突破歷史極值,溫度計數值屢創新高,而在歐洲,高溫引發的災害性場景頻頻上演。
圖片來源網絡
西班牙與葡萄牙多地氣溫飆升至46攝氏度,致使路面軟化變形,受高溫引發的熱脹效應影響,巴黎鐵塔甚至出現約20公分的偏移,這些都警示著氣候問題的嚴峻性。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
由此可見,當下異常的氣候狀況,就像是地球在對人類發出的強烈警示。
聯合國發出警告
相較于體表遭受的熱,極端高溫所引發的社會危機更令人觸目驚心,數據統計顯示,在過去一個月內,西班牙因高溫導致的死亡人數已逾三百,法國亦不斷出現高溫致病案例。
這些病癥已遠超傳統中暑的范疇,是熱射病所致,在持續高溫侵襲下,人體器官功能相繼出現衰竭,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此類高溫災害事件已不再是偶發狀況,而是演變為常態化的生存挑戰,聯合國發布的相關警示明確指出,極端高溫天氣正逐步成為氣候新特征。
圖片來源網絡
這一論斷不僅標志著氣候環境的重大轉變,更預示著人類社會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氣候適應階段,曾經那種僅將高溫視為季節性變化,通過簡單消暑便能安然度過的時期,已成為歷史。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而“極端高溫常態化”意味著未來每年,人類都將面臨相似甚至更為嚴峻的氣候考驗,如何應對這一長期挑戰,已成為關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課題。
極端高溫現象出現的原因
極端高溫現象頻發,這是人類活動與自然氣候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自工業化進程推進,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致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
高溫現象
這些氣體在大氣中不斷累積,形成溫室氣體層,使得太陽短波輻射能夠穿透至地表,而地表反射的長波輻射卻難以逸散,從而加劇溫室效應,推動全球平均氣溫逐步上升。
從氣候系統層面來看,今年副熱帶高壓系統呈現異常強盛且穩定的態勢,在其控制區域內,下沉氣流顯著,一方面抑制了對流活動,減少云層覆蓋,增強太陽輻射對地面的加熱作用。
厄爾尼諾
另一方面阻礙熱量垂直擴散,導致地面熱量不斷積聚,形成持續性高溫天氣,自然氣候調節機制中,拉尼娜現象雖具備一定降溫能力,但受全球變暖趨勢影響,其調節效果逐漸減弱。
高溫產生流程
當前監測數據顯示,拉尼娜現象的降溫作用已接近極限,若氣候模式轉變為厄爾尼諾,海洋與大氣間的熱量交換將發生變化,或進一步加劇全球氣溫上升,引發更為嚴峻的氣候危機。
不可逆轉
在氣候變化的討論中,“不可逆轉”這個詞不是說地球馬上就會“崩潰”,而是在提醒我們,人類對氣候造成的很多破壞,比如冰川不斷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一旦開始就很難停下來。
全球氣候圖片
就算現在立刻減少碳排放,已經產生的影響還會持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徹底扭轉局面。
想想人們的生活中,開車、用電、工廠生產, 這些都離不開煤炭、石油的消耗,從而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每一次高碳排放的活動,都在把氣候推向更糟糕的境地。
這些影響不會馬上顯現,而是像滾雪球一樣,隨著時間越積越大,最終在未來爆發,給我們的子孫后代帶來難以預估的災難。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里,一百年不過是一眨眼的時間,但現在,人類正站在氣候發展的十字路口,現在做的每一個決定,小到隨手關燈,大到國家的能源政策,都會通過復雜的環境變化,改變未來一百年地球的模樣。
圖片來源網絡
我們的行為不僅影響當下,更會跨越代際,影響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未來的人們會如何看待我們這代人對環境的所作所為,值得每個人深思。
結語
在全球氣候危機加劇的背景下,應對極端高溫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課題。
中國提出的“雙碳””目標,即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達成碳中和,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中國氣溫圖
這一目標的推進,不僅意味著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與能源體系的綠色轉型,更彰顯出中國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決心。
中國在自身積極實踐清潔能源建設的同時,也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分享技術經驗,攜手應對挑戰。
圖片來源網絡
事實上,氣候治理需要國家戰略與個體行動協同發力,每個人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看似微小的節能舉動,匯聚起來都將成為推動氣候改善的強大力量。
參考資料
新華網——2025.07.01——北半球大“烤”開啟:法國核電站停運、土耳其野火肆虐、韓國經歷“熱帶夜”……
澎湃新聞——2025.07.03——城事·戰高溫|巴黎:埃菲爾鐵塔受熱偏斜,關閉頂層
參考消息——2025.07.02——古特雷斯:地球越來越熱,越來越危險
半島都市報——2025.07.03——半島聚焦丨歐洲最高46.6℃,日本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6月!極端高溫今年為何更早、更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