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暑在7月7日凌晨4點04分交節,屬于“不過午”。老輩人說“小暑不過午,大暑棉衣捂”,這話藏著氣候警示。農諺說的“棉衣捂”是夸張,實指大暑可能有異常天氣波動。
按古人觀測,午前交節陽氣早升,后續氣候容易失衡。今年副熱帶高壓北抬,6月全國平均氣溫比常年高1.5℃。
氣象局預警,三伏天高溫日數可能超過30天,得防酷熱。但也不能大意,今年入梅早、梅雨季長,有旱澇急轉風險。
厄爾尼諾衰減年,秋季涼夏概率達55%,降溫可能突襲。這種復雜形勢下,咱種地的得把天氣嵌進農時時間表。北方種玉米的鄉親注意,灌漿期遇高溫易早衰。
建議備點磷酸二氫鉀,兌水噴噴能幫玉米抗熱。
南方稻田要提前疏通溝渠,別讓“小暑頭降雨”積成澇。老輩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防潮的土辦法,至今還管用。
不過現在有氣象預警,咱得把土經驗和科學結合著來。比如留意手機里的暴雨預警,提前給棚架加固更保險。
山區種果樹的,要防強降雨引發滑坡,盯緊后山泥土松動沒。平原種大豆的,高溫天別中午打藥,容易傷苗還嗆人。湖區種水稻的,若遇突發降溫,灌深水能護根保暖。
有人可能犯愁,這忽冷忽熱的天,到底該信啥?
我個人覺得,農諺是老輩的統計經驗,現代氣候更復雜。咱既要記得“小暑在頭,熱死老?!钡木荆驳每醋钚骂A報。現在關鍵是抓緊備兩頭,防暑物資和防寒衣物都別落下。
地里的活計也得分輕重,優先給怕熱怕澇的作物搭棚排水。可能有人想問,今年大暑到底是熱過頭還是冷得怪?這答案藏在三伏天里,咱得邊防邊看,提前做足準備。
不管老天怎么變,把防范做在前頭,收成就少受影響。最后提醒大伙,關注近期氣象通知,該出手時別拖延。
行動清單記好了:北方噴藥防玉米早衰,南方清溝防澇,全國留意突發天氣。
記住,咱種地人不怕天變,就怕準備不周全,提前動起來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