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距離7月9日美國對日關稅“休戰期”結束僅剩48小時,特朗普突然將威脅砝碼從24%加碼到35%。這把懸在日本經濟頭頂的“關稅重錘”尚未落下,太平洋彼岸卻傳來一個意外信號——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北京發出警示:美國霸權正在坍塌,亞洲三國必須抱團突圍。
7月3日,北京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的講臺上,鳩山由紀夫語驚四座。“特朗普現象并非等待就能解決。”這位曾執掌日本政壇的重量級人物直言,即使2028年民主黨人入主白宮,“特朗普的美國”仍將如影隨形。更令人警醒的是,他當場揭穿了美國政治的現實:“未來任何總統候選人,若不效仿特朗普風格,注定無緣大位。”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資料圖)
為何昔日盟友體系的核心支柱突然搖搖欲墜?鳩山的剖析直擊本質:美國經濟總量在全球占比的持續萎縮、國內貧富裂痕的不斷加深,早已掏空了其領導全球的根基。當“讓美國再次偉大”淪為一句空洞口號,背后是美國無力維持單極霸權的苦澀現實。此刻,這個超級大國正陷入戰略焦慮,將關稅武器化已成兩黨共識——新加坡副總理顏金勇在同日警告:貿易保護主義絕非“四年任期”的過客,企業必須做好長期備戰準備。
東京與首爾已站在風暴最前沿。當特朗普揚言將對日汽車零部件征收25%關稅、對鋼鐵鋁材課以50%重稅時,日本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寸步不讓:“絕不犧牲農業利益!”而韓國總統李在明也公開承認對美談判“異常艱難”。盟友的悲鳴背后,是35%關稅利刃抵住咽喉的窒息感——若7月9日前未獲延期,日本出口商品將面臨滅頂之災。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資料圖)
正是在這劍拔弩張的時刻,鳩山由紀夫向全場拋出震撼提案:“美國變了,世界也要變。日本需要自主性,但單打獨斗力不從心——中日韓三國協作才是破局關鍵!”此論看似驚世駭俗,實則是冷酷博弈中的理性選擇。當美國對華芯片封鎖出現裂縫、C919發動機意外獲解禁之際,東亞三國忽然發現:原來對抗關稅壁壘的最大籌碼,竟握在彼此手中。
經濟數據昭示著殘酷真相:美國制造業占GDP比重僅剩8%,卻妄想用關稅修補貿易逆差千瘡百孔。這種背離經濟規律的操作,反而催生了歷史性機遇。據彭博社觀察,鳩山發聲之時恰逢170多國醞釀反制美國關稅戰。若中日韓形成聯合戰線,一個占全球GDP24%、貿易量20%的經濟圈足以重構規則——從半導體供應鏈到新能源產業協作,抵抗保護主義的防線將空前堅固。
然而合作的障礙仍清晰可見。歷史積怨未消、領土爭端猶存,更關鍵的是日韓境內親美勢力的阻撓。但關稅倒計時的滴答聲正轉化為最強催化劑:當特朗普抱怨“日本寧缺大米也不買美國貨”,當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怒斥加稅“非友之道”,傳統盟友體系已出現結構性裂痕。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資料圖)
鳩山由紀夫的疾呼絕非偶然。這位日本前首相的“中日韓聯手”論,實則是看清美國霸權黃昏后,為東亞尋找的生存法則。當35%關稅大棒砸向日本、半導體鎖鏈勒緊韓國、14億人口市場向中國釋放潛力,一條新的邏輯鏈正在形成:關稅戰越殘酷,三國經濟血脈反而越需要交融。
美國對盟友體系的背叛,終將付出代價。從芯片到民航發動機,特朗普政府近期對華技術圍堵的節節退讓,已暴露其外強中干的本質。此刻亞洲的選擇將決定未來——是被各個擊破,還是攜手開辟新局?歷史的窗口期正在關閉,而答案藏在東京談判桌的倒計時里,藏在首爾代表的疲憊眼神中,更藏在每個東亞人清醒的認知里。當美國掄起關稅大棒時,它砸碎的不僅是商品流通,更是舊秩序的最后一根支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