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國臺辦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就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所謂“不歧視臺灣法案”一事回應,明確表達反對立場。美國聯邦眾議院在6月23日,以口頭無異議的方式通過了這項法案。該法案聲稱要支持臺灣地區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要求美國政府支持臺灣地區參與經濟監督、獲取技術協助以及人員在IMF任職的資格。但明眼人都知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聯合國專門機構,成員資格有嚴格標準,主權國家是基本門檻,這是國際社會長期遵循的準則。
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早就從政治、法律和程序上徹底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地區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根本沒資格加入。美國政客卻不管這些,硬說臺灣地區作為“重要經濟體”該獲得席位。那按這個邏輯,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經濟實力也強,是不是也能脫離美國自立門戶加入國際組織?這顯然是荒謬的。其實美國這么做,就是拿臺灣地區當棋子搞政治操弄。
賴清德(資料圖)
美國國內很多政客為了選舉拉票、迎合特定政治勢力,把臺灣問題當成“政治提款機”,每次拋出涉臺法案就是為了制造話題撈政治利益。而且這個法案要生效,得參議院通過相同版本并由總統簽署,也就是需要特朗普點頭,但他們的算盤打錯了。之前美國國會通過的多項涉臺法案,要么在國際社會碰壁,要么被束之高閣成廢紙。可美國議員為了給法案找借口,還編造離奇“理論”,稱“大陸可能用提高關稅、拋售股票、凍結轉賬等經濟手段摧毀臺灣地區金融體系”,加入IMF是“救命稻草”。
但現實數據狠狠打了他們的臉。2023年兩岸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順差超千億美元,大陸市場給臺灣地區農產品、電子產品提供了廣闊銷路。再說所謂“經濟脅迫”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兩岸早已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很多臺灣地區產品以優惠稅率進入大陸市場,這是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成果。說大陸放空股市、凍結銀行轉賬,更是無稽之談,兩岸金融體系雖有往來,但保持相對獨立運行機制。
賴清德(資料圖)
這種謊言就是政客為政治私利編造的,歷史證明,靠制造對立換政治利益的做法注定行不通。美國這么做,背后有多重目的。一是想繼續“以臺制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美國把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就想通過支持臺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提升臺灣地區“國際能見度”,制造“一中一臺”事實,達到分裂中國的目的。二是服務美國國內政治需要。2025年美國進入新一輪選舉周期,兩黨為爭政治主導權,借臺灣問題對華展現強硬成了必選動作,跨黨派提案背后是撈政治資本的真實動機,他們根本不關心臺灣地區民眾福祉。
三是借機轉移美國國內矛盾。美國社會面臨種族矛盾、社會分裂等問題,炒作臺灣問題、渲染“中國威脅”,是政客轉移國內視線的慣用手法。之前5月5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還通過所謂“臺灣地區保證實施法案”與“臺灣地區國際團結法案”兩項涉臺法案,這種密集推動涉臺法案的做法,明顯有轉移國內矛盾的意圖。更要警惕的是,“臺灣地區國際團結法案”公然篡改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核心內容,這是對歷史事實的肆意歪曲。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美國試圖把臺灣地區“塞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實質是將國際組織“地緣政治化”,把促進全球經濟合作的多邊平臺變成政治對抗的角力場。這很危險,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鼓勵其他地區分離勢力效仿,破壞全球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但必須清楚,中國終將統一,這是歷史大勢,不可阻擋。任何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圖謀都會失敗。美國該充分認識到臺灣問題的敏感性,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處理臺灣問題。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美國應與中國相向而行,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發展,這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普遍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