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長安停止了與東風的重組,重新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都說:“一汽、東風、長安三大央企中,長安的發展可能是最好的,但是地位卻是最低的,如今地位升級算是對其最好的肯定?!搬槍Ψ婚g這樣的聲音,是否又有數據來進行佐證?
一個月后,長安汽車便拿出來了一份令人信服的成績單:2025年上半年,長安累計銷量135.5萬輛,創下近八年新高。其中新能源車型45萬輛,同比增長48.8%。
這組數字背后,是“香格里拉”電動化、“北斗天樞”智能化、“海納百川”全球化三大計劃的協同落地,同時也是這家老牌央企針對這三場戰役的階段性勝利宣言。
#銷量戰場:長安的上限究竟在哪?#
從2017年第三次創業之后,長安汽車一直在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線,這期間有過被消費者質疑,也有過行業認為央企干不過民企的判斷,但是如今,長安汽車的銷量答卷當中針對各種質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光腳踏穩固的基盤,更是迎來了結構性的質變。
首先,針對燃油市場的基盤,長安汽車引力,上半年銷量471308輛,其中CS75系列,上半年銷量116839輛,同比增長12.1%,累計銷量達到280萬輛,表現出持久的生命力;同時長安逸動(參數丨圖片)在今年5月份拿到了全國燃油轎車零售銷冠。
這些經典車型通過不斷的煥新以及技術的革新,讓長安汽車從根本層面穿越市場周期,并且穩固了燃油市場的地位,同時通過全新子品牌在轉型階段的不斷鋪開以及技術深入,讓其在這一時間點上迎來了銷量結構的全新增長曲線。
先看阿維塔,這是長安的優勢資源集成,其在今年6月份共交付新車10153輛,同比增長117%,連續4月銷量破萬,通過近一段時間產品譜系的不斷擴充,以及營銷領域的提升,長安的一號工程算是在高端新能源品牌當中站穩了腳步,并且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其次,長安深藍,其6月共交付29893輛新車,同比增長79%,環比增長17%,這樣的數據讓其拿下了央企新能源品牌的銷冠,并且其更加豐富的產品品類以及多元化的技術優勢,讓其在海外市場也得到了拓展,并驗證了產品自身的實力。
最后,長安啟源,其6月共交付新車38771輛,并且其主力車型長安啟源Q07在6月份已經連續三周登頂25萬元內新能源中型SUV銷冠,以家庭化的品牌、產品定位持續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可以看到,在新能源領域,長安汽車已經表現出多品牌齊頭并進的態勢,這一點與其堅定的轉型理念不無關系,而且相較于單純的銷量數據增長,這種更健康、更符合轉型既定目標的銷量結構優化,更能體現出長安汽車多品牌矩陣與技術縱深布局策略的正確性。
那么此時便有一個問題擺在面前,是什么讓長安汽車能夠在2025年這樣一個價格戰白熱化、行業亂象叢生的大環境之中獨善其身?靠的是什么?其上限又究竟在哪里?
#技術戰役:不只是護城河,更是手中的槍#
如今國內市場當中最顯著的一個環境背景就是品牌多、產品多,這其中產品是品牌發展理念的一個載體,同時也是技術在終端的體現,更是沖鋒陷陣去和競品短兵相接去為了換取銷量的士兵。
那么通過產品,如何在銷量上領先于競爭對手?如何祭出自己的殺招?“品牌護城河”這個詞我們都聽過,而且在現在這種拼得你死我活的市場環境下,這一詞匯的出鏡率更是直線上升,那么護城河以何來構筑?以什么為核心?
長安汽車給出的答案是技術。
一方面,圍繞電動化轉型的“香格里拉”計劃持續推進,“金鐘罩”固態電池這一行業未來解決方案已經進入到實車驗證階段,這一技術具備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與寬溫域適應能力,是針對當下電動產品所存在的痛點而來的新一代產品,目前長安汽車計劃于今年發布功能樣車,并在2027年實現量產裝車。
與此同時,針對智能化路徑的“北斗天樞2.0”捷報頻傳。比如當下行業流行的AI與智能駕駛,長安汽車將“中央計算+區域環網”SDA平臺全面融入AI大模型,在此基礎上,“天樞智駕系統”已經具備L3級別自動駕駛的能力,能夠在多種場景下實現車輛的主動控制,甚至包括鐘擺式泊車等200余種高難度場景。
可以看到,長安汽車正在通過硬件與軟件,構筑雙輪驅動的系統轉型,并以此為路徑構建了品牌自身的技術護城河。
技術的快速迭代其實是現在車企最能穩住市場地位的手段,長安汽車之所以能夠守住自己的技術自信,主要得益于兩個字:研發。
2024年長安全口徑研發投入達151.58億元(含阿維塔26.7億元),過去十年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領域的累計投入更超過1100億元。在諸多的投入之下,長安汽車的專利轉化率達到了70%,5000人研發團隊構筑壁壘,日均專利19件,品牌布局專利近2萬項,70%為發明專利。
這些技術以及專利,不光是構建品牌護城河的根本,同時也是決定一個品牌上限有多高的因素,相較而言,技術除了能夠在守地位上發揮重要的“盾”作用,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也是向競爭對手發起攻擊的“矛”。
國內的市場如果只想守是顯然不行的,合資品牌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在轉型的這幾年當中老本總有吃光的一天,最后想要追趕上競爭對手的腳步就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更大的代價,那么此時,“攻守兼備”其實就是一個車企立足于市場的最大優勢。
有攻又有守,車企的目的是什么?短期來看為的是銷量,現在車企都在說,擁有了銷量,就是擁有了話語權,這話沒有錯,但是在這話語權背后,說出這番話的底氣又是什么?毫無疑問,技術即底氣!
香格里拉計劃與北斗天樞的相繼布局,幫助長安汽車在技術-產品-市場三者之間形成了閉環邏輯,從新能源轉型,到智能科技企業,長安汽車每一步都像是規劃好的一樣,走得不光穩,而且在各個時間節點上,還都能踩上點兒。
那么從長遠來看,攻守平衡其實是為了領先于市場變化提前布局?!皟刃目謶值膩碓?,都來自于自身火力的不足。”這個道理誰都懂,對于車企來說,火力其實就是自身的技術儲備。
所以說,銷量的戰役背后,其實拼得是技術彈藥的儲備,135.5萬輛的銷量對于長安汽車來說,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家老牌車企打算用“硬科技+軟生態”重新定義中國汽車的全球價值,未來長安汽車的野心同樣也不局限在中國,其將用香格里拉計劃來突破新能源技術焦慮,以北斗天樞接管駕駛場景,最終借海納百川重構產業版圖。
#全球戰略:“海納百川”,戰場不止國內#
國內的貼身肉搏已經拳拳到肉,就算是在國內取得了優異的戰績,說難聽一點也是“窩里橫”,但是如果一個品牌想在全球范圍內產生影響力,目光就要放得更加長遠。
在汽車全球化的競爭格局當中,中國車在海外的戰略也在發生變化,低價換市場的路子在初期效果明顯,但現在要走的是一條新路,也就是從單一的產品出口轉向車企體系能力輸出。
“海納百川”計劃,這是在香格里拉和北斗天樞計劃之后,長安汽車所提及的第三大戰略,而這一戰略便是中國車企走向海外全新模式的代表。
2024年長安全球銷量突破220萬輛,位列全球第16,在中國以外市場售出60萬輛車,2025年1月,長安汽車出口量更是創下歷史新高,主力出口車型CS55 PLUS、CS35 PLUS均實現翻倍增長。
2025年上半年,不僅僅是長安汽車國內發力的時間節點,同時也是海納百川計劃提速的階段。今年3月,長安汽車品牌歐洲發布會在德國成功舉辦;今年5月,長安汽車泰國羅勇工廠正式投產;亞美尼亞、塔吉克斯坦、菲律賓、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開設旗艦店;算上去年9月,長安汽車三大品牌六款新能源車型在中東非洲亮相。
這一系列的工作已經讓長安汽車在東南亞、中南美、歐洲、中東非洲、歐亞五大全球核心區域,實現了1.4萬渠道網點的建設。同時,長安還通過推動本地工廠建設、渠道搭建、服務體系標準的輸出。
據路透社報道,長安歐洲市場、銷售與服務負責人Nic Thomas表示:“我們下定決心深耕歐洲,在歐洲、為歐洲生產。目前我們正推進本地化制造方案。”
同時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也透露,2025年,長安汽車針對歐洲市場的戰略規劃將圍繞產品策略、上市節奏、全年目標三條主線推進。
在產品規劃上,長安秉持“少車型、大單品”策略,致力于為歐洲用戶提供“電、混雙優”解決方案;未來三年,長安計劃在歐洲投放8款產品,覆蓋純電與增程動力,滿足多元市場需求。
這就意味著,長安汽車已經擺脫了此前中國車企的產品出口模式,取而代之的則是“體系能力輸出”的全新出海方式,進而構建完整的本地生態建設模式。
至此,長安汽車從香格里拉計劃,到北斗天樞計劃,再到最后的全球化海納百川計劃,三大計劃均已實現既定目標,在轉型、智能化、出海三場戰役之下,長安汽車均將寫著自己名字的大旗插到了競爭對手都想收入囊中的高地之上。
這三場戰役打完,長安汽車所表現出來的穿越周期的體系能力,是依靠技術為產品賦予更高上限的儲備和研發能力,更是在全球化進程當中,從追隨者到新模式制定者的轉變。
此時再看創下8年紀錄的銷量,這對于長安汽車來說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小成績,長安的目光在全球,這是目前全球車企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存在,而且當長安汽車三大計劃均已完成落子之后,其全球化的路剛剛到達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