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軍貿市場的天空中,戰機猶如閃耀的星辰,各自散發著獨特光芒,吸引著各國的目光。其中,中國的殲 - 10 戰斗機,以其出色的性能和誘人的性價比,本應成為眾多國家競相追逐的 “爆款”,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此。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奧秘?今天,咱們就深入剖析一番。
性能卓越,性價比超群
殲 - 10 的性能堪稱卓越。從氣動布局來看,它采用了先進的鴨式布局,這種布局賦予了殲 - 10 極為出色的機動性。在近距離格斗中,憑借著靈活的身姿,它能夠迅速改變飛行姿態,搶占優勢位置,讓對手防不勝防。就好比一位身手敏捷的武林高手,在狹小空間內也能閃轉騰挪,克敵制勝。
航電系統方面,殲 - 10 更是達到了令人驚嘆的水準。其標配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遠、精度高,能夠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中精準鎖定目標,猶如一雙銳利的鷹眼,讓敵機無處遁形。數字化飛控系統的應用,使得戰機的操控更加精準、流暢,飛行員能夠更自如地駕馭這頭 “空中猛獸”。再加上銻化銦光電探頭、衍射屏顯以及頭盔顯示系統(HMDS),殲 - 10 的航電水準完全達到甚至超越了部分五代機的早期水平,在四代機中更是處于領先地位。
武器系統同樣是殲 - 10 的一大亮點。空戰配置堪稱豪華,霹靂 - 10、霹靂 - 12 與霹靂 - 15 等先進空空導彈一應俱全,讓 160 千米范圍內都成為了殲 - 10 的有效打擊區域。尤其是配備雙脈沖發動機與相控陣導引頭的霹靂 - 15,搭配殲 - 10 的大口徑有源相控陣雷達,將超視距壓制力發揮到了極致。在印巴 5?7 空戰中,巴基斯坦的殲 - 10CE 憑借著強大的武器系統,在印度戰機射程外狂打霹靂 - 15,打得印度戰機毫無還手之力,充分展示了其恐怖的戰斗力。
而在價格方面,殲 - 10 更是具備極大優勢。當西方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四代機出口價動輒 1 億美元起步,甚至超過 2 億美元時,殲 - 10CE 卻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價格震撼著市場。賣給巴基斯坦的價格是 20 億美元 20 架,還包含 200 枚霹靂 - 15 和 10 臺備用發動機,如此高的性價比,簡直就是軍貿市場中的 “性價比之王”。
實戰背書,打出亮眼戰績
曾經,中國戰機在國際市場上因缺乏實戰表現而飽受質疑,許多人認為,只有在戰場上擊落幾架西方戰斗機,才能真正打開銷路。而印巴 5?7 空戰,成為了殲 - 10 的 “高光時刻”。在這場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殲 - 10CE 成功擊落了包括 3 架法國 “陣風” 在內的 5 架印度戰機,自身卻無一損失,打出了 “史詩級戰損比”。這一戰績瞬間讓殲 - 10 在全球軍火市場上聲名大噪,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此次空戰的勝利,不僅展示了殲 - 10 卓越的性能,還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軍工的實力。從技術參數對比來看,殲 - 10CE 配備的 AESA 雷達探測距離達 240 公里,遠超 “陣風” 所裝備的 RBE-2 雷達;搭配的霹靂 15 導彈射程達 150 公里,也超過印度 “流星” 導彈的 100 公里射程。而且,中巴打造的 “天網體系”,包括 ZDK-03 預警機的空情監控、北斗導航的厘米級定位和數據鏈支撐的 “A 射 B 導”,也為殲 - 10 的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這場勝利,無疑為殲 - 10 在國際市場上的推廣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叫好不叫座,爆款之路受阻
然而,盡管殲 - 10 性能優異、性價比高且有實戰背書,但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它卻始終未能成為爆款。在 2025 年巴黎航展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拿出了殲 - 10CE 等模型參展,殲 - 10CE 憑借著擊落陣風的輝煌戰績,一度成為會場頂流,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可到頭來,卻依舊沒有收獲任何訂單,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令人深思。
從客觀因素來看,戰斗機出口的軍火訂單,很少會在航展上直接簽訂。對于各國來說,購買戰斗機是一項極為重大的決策,需要慎之又慎。整個考察談判正式采購流程往往需要耗費數年時間。在采購之前,各國通常會派出飛行員甚至地勤人員對戰斗機進行長時間的考察,有條件的還會組織多次演習,通過親身體會來全面了解戰斗機的性能。例如,印度空軍當年在采購陣風戰斗機之前,就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競標,各國將參賽戰機運到印度接受各種各樣的測試,最后綜合評分最高的陣風戰斗機才獲得了訂單。而在本次巴黎航展上,中方展臺派出的全部都只是模型,一架實機都沒展出,這無疑增加了潛在買家對殲 - 10 了解的難度,也讓他們在決策時更加謹慎。
從主觀因素來講,殲 - 10 在過去由于保密等原因,露臉的機會有限。中國戰斗機基本不會參加西方國家舉辦的航展,最多只是像這次一樣擺出模型參展,導致殲 - 10 許多功能以及精湛的制造工藝都無法直觀展現在潛在買家面前。而且,殲 - 10 參加國際軍演的機會不多,尤其是北約國家組織的軍演,殲 - 10 基本都不會參加。這使得一些國家對殲 - 10 的實際作戰能力和性能缺乏足夠的了解和信心。
此外,國產戰機出口積極性也曾是一個問題。像陣風這樣的戰斗機,法國空軍自己采購不了多少架,為了養活達索公司,法國必須拼盡全力推銷這款戰斗機,甚至連法國總統都親自當起了戰斗機推銷員。反觀殲 - 10 戰斗機,哪怕只有解放軍的訂單,裝備數量都足夠讓生產線排滿了,因此在殲 - 10 服役前 10 多年時間里,中國對于出口殲 - 10 這件事并不是很上心,完全就是佛系推銷。直到解放軍的訂單基本交付完之后,殲 - 10 才開始向國際軍火市場發力,這就導致其在國際市場上發力時間較晚,出口數量暫時還沒累積起來。
同時,國際軍貿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且存在諸多復雜因素。長期以來,美俄等傳統軍工強國在軍貿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它們憑借著長期積累的品牌影響力、完善的銷售網絡以及與眾多國家的政治軍事關系,牢牢把控著市場份額。許多國家的空軍裝備體系長期依賴美俄產品,形成了固定的后勤保障體系和操作習慣。殲 - 10 作為后來者,要打破這種格局并非易事。以美國的 F-16 為例,其在世界上已經賣出了數千架,許多國家的后勤保障體系都是圍繞 F-16 建立的。如果這些國家想要購買殲 - 10,就需要重新建立一套后勤保障體系,這無疑增加了采購成本和難度。而且,一些國家在采購武器時,還會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美國等西方國家可能會通過政治施壓等手段,干擾其他國家對殲 - 10 的采購決策。
未來可期,曙光已現
盡管目前殲 - 10 在國際市場上面臨諸多挑戰,但也并非毫無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殲 - 10 的優勢正在逐漸被更多國家所認識。前不久印尼對殲 - 10 表達出興趣,網傳為烏茲別克斯坦生產的殲 - 10CE 也已經開始進行交付前的試飛工作,這些都表明殲 - 10 在印巴空戰中的出色表現已經開始產生效果。
而且,隨著巴基斯坦裝備了殲 - 10,并頻繁派出殲 - 10 與中東國家裝備的北約戰斗機切磋,殲 - 10 在國際軍演上露臉的機會越來越多,其先進的性能也在一次次演習中得到充分展示。未來,隨著中國軍工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以及在國際軍貿市場上推廣力度的加大,殲 - 10 有望突破目前的困境,收獲更多的訂單。或許在不久后的珠海航展等國際舞臺上,殲 - 10 能真正迎來屬于自己的 “爆款時刻”,在國際軍貿市場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讓世界見證中國戰機的實力與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