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文化綜合報道】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主辦、中國紫禁城學會王府歷史文化研究委員會承辦的“第二屆王府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近日在京召開。來自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恭王府博物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清西陵保護區管委會等國內外12家單位4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研討會現場(恭王府博物館供圖)
據介紹,中國紫禁城學會王府歷史文化研究委員會自2021年成立以來,致力于王府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術平臺搭建,目前《王府歷史文化研究》已出版發行兩輯。此次會議是中國紫禁城學會王府歷史文化研究委員會成立后的第二次學術研討會,恰逢中國紫禁城學會成立30周年,意義非凡。
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黨委書記馮乃恩在致辭中表示,學界對王府歷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已形成廣泛共識,秉持在清代視域下的多民族融合為研究核心要求的同時,馮館長提出三大重點研究方向:一是深化建筑本體研究,不僅要關注北京現存王府,更要納入全國范圍的王府建筑,系統考察建筑實體,梳理規制,挖掘其中蘊含的價值;二是重視文獻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恭王府博物館目前正在規劃王府檔案的續編工作,廣泛搜集與恭王府建筑、人物、歷史相關的各類史料,期待與學界長期合作共建共享;三是突出“人”的核心地位,既要研究歷史上與王府關聯的各類人物及其生活,也要重視壯大當下研究隊伍,追求從人才到成果、數量與質量的雙重提升,在做好王府歷史文化的研究主業的過程中,大力吸納和培養社會各方面科研人員。
本屆研討會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共收到論文32篇。在研討發言環節,與會學者利用文物、文獻檔案及建筑遺址資源,圍繞清代王府歷史文化這一主題,從府第人物、王府建筑、園林、園寢、文獻、社會生活、收藏及博物館建設等眾多方面展開了深入研討,并由中國人民大學董建中副教授進行評述。與會專家豐碩的研究成果,生動揭示了王府歷史文化在清代政治制度、社會結構、文化藝術及中外交流史上的獨特地位與豐富內涵,不僅填補了部分清史與文物研究的空白,也將進一步推動文化傳承發展,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安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