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空,蟬聲聒噪,38℃的高溫炙烤大地,人們紛紛躲進空調房。然而,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這卻是充滿挑戰的季節——旁人解暑的冷風,于他們卻是誘發關節劇痛的“溫柔殺手”。風濕免疫科劉濱主任提醒:科學防護是關鍵。
一、為何夏天更怕冷怕風?
類風濕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癥持續損傷關節滑膜、軟骨和骨質,并累及周圍血管神經。夏季特點加劇了不適:
1.毛孔擴張,寒邪易侵:天氣炎熱,人體毛孔開放,風邪、寒邪更易侵入。
2.溫差刺激,血管收縮:室內外溫差大,空調冷風直吹導致關節周圍血管急劇收縮。
3.循環不暢,炎癥堆積:血流減緩,炎性物質在關節處堆積,加重疼痛、僵硬和腫脹。這種“怕冷怕風”是疾病本身的生理反應,絕非心理作用。
二、夏日“怕風怕冷”的典型困擾
路過冷氣口:如商場大門,手指關節瞬間如針刺般隱痛。
夜間受涼風:晨起膝關節僵硬如“生銹”,活動困難,需長時間緩解。
日常活動受限:穿衣、洗漱、行走等基本動作變得艱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心理壓力倍增:看著他人享受清涼,自己卻需層層包裹,嚴防風寒,內心充滿無奈。
三、劉濱主任的夏日全方位防護指南
1.空調使用講策略
溫度適宜:設定在26℃左右,避免溫差過大刺激。
嚴防直吹:調整出風口方向或用擋風板,避免冷風直吹關節(肩、肘、腕、膝)。在空調房備好薄外套。
定時透氣:避免久留空調房,定時到室外稍溫暖處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2.穿著保暖是基礎
材質透氣:選純棉、麻質等透氣吸汗面料。
覆蓋關鍵:空調房或早晚備好長袖、長褲、薄襪,保護關節。
護具有效:疼痛明顯的關節(如膝、腕)可佩戴護具,既保暖又提供支撐。
3.飲食調理強根本
溫養驅寒:適量食用溫熱易消化食物,如羊肉湯、紅棗粥、桂圓茶,助抵御寒邪。
營養均衡:多吃新鮮蔬果(菠菜、橙子、獼猴桃)補充抗氧化劑;攝入優質蛋白(瘦肉、魚、豆類)助組織修復。
嚴格忌口:避免冷飲、冰鎮水果、涼茶等生冷之物,防損傷脾胃陽氣,加重寒濕。
4.科學運動促循環
溫和首選:八段錦、太極拳、散步等低沖擊運動最佳。
時機恰當:選涼爽的清晨或傍晚運動,避開高溫烈日。
量力而行:時間不宜過長,循序漸進。運動前充分熱身關節,運動后及時擦汗更衣。遇疼痛立即停止。
5.中醫外調緩不適(請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艾灸溫通:艾灸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穴位,溫經散寒,改善循環。
藥浴暖足:用艾葉、花椒、生姜煮水泡腳(15-20分鐘,水溫舒適),促進下肢循環,緩解腳部不適。
按摩舒筋:輕柔按摩關節周圍肌肉,緩解緊張,促進血運。
6.心理平衡不可缺
夏季癥狀加重易致焦慮、抑郁,反不利于病情。積極應對:
向家人朋友傾訴,尋求理解支持。
參與病友互助小組,交流經驗,相互鼓勵。
培養愛好(繪畫、音樂等),轉移注意力,保持樂觀心態。
劉濱主任總結:炎夏雖難熬,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通過科學防護、注重細節(空調、穿著、飲食、運動、中醫調理、心理調節),完全能有效減輕痛苦,提升生活質量。堅持規范治療、定期復診,保持積極心態至關重要。若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務必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