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舞臺上,歷史認知問題始終是影響國家間關系的重要因素。近期,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出席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時明確表示,日本必須對侵略歷史持續保持歉意。作為戰敗國,日本無法要求原諒,只能徹底謝罪懺悔這一觀點擲地有聲,直擊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關鍵癥結。
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給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國家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傷痛。在那段黑暗的歷史時期,日軍的鐵蹄肆意踐踏他國領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南京大屠殺中,無數無辜百姓慘遭屠戮,生命如草芥般被肆意剝奪;慰安婦制度下,眾多女性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與凌辱,身心創傷伴隨一生;還有那慘無人道的細菌戰、毒氣戰,將無數鮮活的生命變成了實驗品,給受害國人民的身體和精神帶來了雙重摧殘。這些罪行鐵證如山,是日本侵略歷史中無法抹去的污點。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日本國內仍有部分勢力不愿正視這段歷史。一些政客頻頻參拜靖國神社,靖國神社中供奉著二戰甲級戰犯,這些戰犯對侵略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參拜行為無疑是對受害國人民感情的極大傷害,也是對歷史正義的公然挑釁。此外,部分日本教科書對侵略歷史進行歪曲、美化,試圖掩蓋日本曾經犯下的滔天罪行,誤導本國青少年對歷史的認知。這種罔顧歷史事實的做法,嚴重阻礙了日本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正常發展,也讓地區和平穩定受到威脅。
此前,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在公開演講中就二戰歷史作出反省和道歉,受到中國民眾廣泛關注。鳩山由紀夫對此給予高度評價,稱其非常有勇氣。這樣的積極舉動雖然值得肯定,但對于日本來說,僅僅依靠個別官員的表態遠遠不夠,整個國家從上到下都需要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將對侵略歷史的反省融入到國家的政策、教育以及社會文化中。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發表的“村山談話”中,也曾明確指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和進行殖民地統治,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并表達了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然而,多年過去,日本國內部分勢力對“村山談話”精神的背離,使得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正確態度并未得到始終如一的貫徹。
從國際社會的角度來看,正確對待歷史是一個國家融入國際社會、贏得尊重的重要前提。德國在二戰后深刻反省納粹的罪行,對受害者進行賠償,積極教育民眾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從而逐漸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諒解與尊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曖昧態度,使其在國際形象上大打折扣。
日本必須明白,對侵略歷史保持歉意,不僅僅是對受害國人民負責,也是對本國人民和未來負責。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轍,才能在國際舞臺上樹立起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地區和平與穩定作出積極貢獻。希望日本能夠以史為鑒,真正邁出真誠反省的步伐,與周邊國家共同構建和平友好的發展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