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宮廷貢品到現代養生新寵,化州化橘紅以全鏈條監管實現華麗轉身!”7月4日,在北京舉辦的2025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貿促會主題日活動——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推介活動上,化州市委副書記傅婕丹手持化橘紅展示這一嶺南道地藥材的品質密碼,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傅婕丹介紹,化州化橘紅憑借獨特的藥用價值與嚴格的品質管控,一舉拿下三個國字號認證。2006年,化橘紅首次獲得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24年,化州化橘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認定;同年,憑借卓越的生態稟賦,獲得“中國氣候好產品”認證,成為廣東首個獲此認證的農產品。
“化州化橘紅,勝在道地。”傅婕丹介紹,只有在化州特定區域內,采用特定工藝產出的化州柚,才能稱之為“化橘紅”。獨特的氣候與土壤條件,造就了化橘紅獨一無二的品質,止咳化痰功效更為顯著。據《化橘紅氣候品質評估報告》顯示,2024年抽檢的化橘紅胎柚皮苷含量達11.8%,是國家藥典標準的3.37倍,是廣東省地方標準的1.57倍,是地理標志產品特等品標準的1.18倍,印證了“道地”二字的含金量。
據了解,從國家藥典標準到廣東省化橘紅胎中藥材、食品安全雙標準,再到12項茂名市地方標準,化州化橘紅已形成“藥典標準+地方標準+地理標志標準”三級標準體系,完整覆蓋化橘紅產品生產全周期,消費者掃碼即可追溯產品從種植到銷售的全環節信息,化橘紅的品質控制貫穿種植、加工、流通全流程。
活動現場,一系列從傳統切片到創新茶飲、潤喉糖等化橘紅衍生產品琳瑯滿目,展示了化橘紅產業在“藥食同源”理念下的多元發展態勢,吸引眾多海內外參會者駐足品鑒。有國外客商表示,這種將傳統中藥材與現代食品工藝相結合的創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數據顯示,化橘紅產業已成為化州市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當地化橘紅種植面積超13萬畝,全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15億元,帶動35萬從業者增收致富。隨著大健康產業興起和國際化步伐加快,這個昔日宮廷貢品正以全新姿態走向世界舞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