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鄉鎮學生為啥越來越難教?這事兒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確實復雜。打個比方,就像美國那邊的事兒——很多年以前,美國黑人社區也出過不少人才,有的是搞科研的,有的是當律師的,有的自己開店做老板。雖然條件不好,可架不住人家有志氣,那些人是社區的主心骨,年輕人看著也有奔頭。
但后來種族隔離結束了,這些人一解脫,立馬收拾包袱搬走了。誰愿意跟治安差、資源爛、機會少的地方耗著呢?有點本事的、有點路子的,早跑了。慢慢的,留下來的就剩一群爛人:混混、癮君子、小偷、打胎成風的年輕女孩……想讓孩子好好長大,靠誰引路?誰給他講個“什么叫出人頭地”?
你別說美國,咱這兒的農村和小鎮,也開始有點這個味兒了。
早些年農村學生能出人才,是因為家里雖然窮,可四周的“榜樣”還在:村頭那個考上師范的表哥、縣城當醫生的鄰居家女兒、隔壁村種果樹掙了錢的創業大哥。這些人你不認識,也能聽說點事跡,孩子知道——哦,只要努力,是能過上另一種生活的。
可現在呢?城里人嫌農村學校差,早早地就把孩子送進縣城甚至市里的好學校;村里一有點能力的家長,也寧愿在城里租房打工也要孩子“脫離苦海”。優秀的老師也不愿意來鄉下,能調走一個算一個。
等你真進了農村小學教書,會發現一個扎心的事實——那些最調皮搗蛋、最沒教養的孩子,基本上家里都沒人管。不是爸媽離婚,就是一個在外打工一個不見蹤影,或者干脆是爺爺奶奶在帶,還帶不動。你上課講道理,他根本聽不進去,你打不得罵不得,還要隨時擔心家長告你“體罰”。教一個這樣的學生,比在城里教十個還累。
更尷尬的是,你也不是不知道這些孩子該怎么教,但問題是——你憑啥教他?你不住他村兒,也不是他崇拜的人,更不像他親爹媽。你說得再多,不如他抖音刷到個社會哥喊幾句“誰敢惹我”來得帶勁。
有時候你會發現,學生最聽話的不是你,是網紅,是短視頻里的“狠人”,是那些在網絡上看起來“活得很風光”的人。可他們不知道,那些人背后可能連個社保都沒有。
一個社會,真正能把孩子教育好,靠的不是一兩個明星老師,更不是高高在上的政策,而是你讓孩子在周圍看到什么樣的人,是不是有那么一兩個活生生的榜樣——從自己這片土壤里長出來的那種。
現在的鄉鎮和農村,越來越像“空心的殼子”,人才往外抽、資源往上走,留下來的,是最難教、最沒信心、也最容易被忽視的那一撥人。你說他們難教嗎?其實他們沒變,是這片土地上,給他們引路的“人”,變少了。再不想辦法補上這一課,下一代還怎么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