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7月7日報道,緬甸國內局勢急劇惡化,激烈的內戰再次席卷這片土地,導致大量民眾流離失所,其中有超4000民眾無奈選擇逃往鄰國印度尋求庇護。
緬甸內戰由來已久,其根源錯綜復雜。自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以來,國內民族矛盾就長期存在。緬甸是一個擁有135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緬族占比60%。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采取的民族分化政策,為民族矛盾埋下了禍根。而緬甸歷屆政府推行的大緬族主義,更是讓民族矛盾愈發尖銳。例如,1962年軍方推翻吳努政府后,廢除了開國憲法中有關少數民族聚居區獨立的規定,這使得少數民族為維護自身利益,紛紛組建武裝力量與政府軍對抗,內戰由此持續不斷。
此次引發大規模民眾逃亡的沖突,涉及多方勢力。在緬甸西北的欽邦,“欽蘭防衛軍”與“欽邦國防軍”為爭奪當地控制權激烈交火。今年3月,“欽邦國防軍”在進攻中成功圍困并趕走了當地的政府軍士兵,此后該區域陷入了權力真空,各方勢力爭斗不休。由于缺乏有效制衡,這兩支武裝的沖突迅速升級,導致當地局勢失控。與此同時,緬北地區的戰火也從未停歇,臘戍、帕敢等地區在民地武和政府軍之間多次易手。一個多月前,在緬甸東南的妙瓦底,克倫武裝與政府軍也展開了多次激戰。
大量緬甸民眾為躲避戰火,被迫踏上艱難的逃亡之路。據報道,從7月3日開始,接近4000名緬甸難民穿過茂密的森林,進入印度米佐拉姆邦。米佐拉姆邦位于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南部,這里叢林密布,逃亡之路充滿艱辛。這些難民的涌入,給印度米佐拉姆邦帶來了巨大壓力。該邦首席部長迅速派出政治顧問前往邊境地區,甚至進入欽邦與兩支民間武裝的領導人會面,試圖促成和平談判,但遺憾的是未能成功,雙方交火依舊猛烈。
緬甸內戰的持續,不僅讓本國百姓深陷苦難,也對周邊國家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對于印度而言,大量難民的涌入給當地的社會秩序、資源分配等方面帶來了挑戰。而且,緬甸欽邦本身就是緬甸和印度之間跨境毒販、走私者的活躍區域,如今局勢混亂,這一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從更廣泛的區域來看,一個混亂的緬甸,使得周邊國家“苦不堪言”。與中國接壤的緬北、與泰國接壤的緬東北妙瓦底,因局勢動蕩成為電詐犯罪的溫床。中方雖積極處理影響本國的緬北、妙瓦底電詐犯罪問題,但礙于這是鄰國事務,難以從根本上幫助緬甸平民獲得安全環境。
緬甸內戰的持續,凸顯了和平穩定的來之不易。希望國際社會能夠積極發揮作用,促使緬甸各方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讓緬甸人民早日擺脫戰火的威脅,回歸正常生活。同時,周邊國家也需共同協作,應對因緬甸內戰帶來的一系列衍生問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