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的一個傍晚,美國克利夫蘭市的寒風吹得窗欞嗚嗚作響。熊向暉捏著剛拆開的家書,指尖冰涼——妻子諶筱華在信里寫了個晴天霹靂的消息:“家里被抄了,你身份暴露了!”他腦子里嗡的一聲,第一反應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遠在國內待產的妻子。
以國民黨“寧可錯殺一千”的作風,抓人就在頃刻之間。可奇怪的是,等了一個多月,妻子平安生下孩子,特務竟沒再上門;他在美國繼續讀書,胡宗南那邊也靜悄悄的。
熊向暉捏著信紙在屋里打轉,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把胡宗南的作戰計劃捅給共產黨,害他兩次進攻延安慘敗,這“西北王”為何不報復?
更沒料到,遠在延安的周恩來早已看透了一切……
一、官宦子弟變“冷棋”:周恩來布下關鍵一子
1937年冬天,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的煤油燈忽明忽暗。18歲的熊向暉挺直脊背坐在董必武面前,聽對方傳達周恩來的密令:“國共合作眼下平靜,但蔣介石遲早翻臉。你去胡宗南身邊當一枚‘閑棋冷子’——局勢好,你永遠閑著;局勢變,你就是刺進敵人心臟的刀!”
這個任務非他莫屬。熊向暉出身山東官宦家庭,父親是國民黨高等法院庭長,自己又是清華高才生,完全符合胡宗南選人的“鐵標準”:家世顯赫、名校背景、政治面貌不左不右。更絕的是,周恩來連面試策略都給他安排好了:“別太恭敬,胡宗南就欣賞有傲氣的年輕人!”
果然,當胡宗南在武昌面試服務團時,熊向暉故意坐著答話:“我來參加革命!”胡宗南眉毛一挑:“哦?革命是什么?”熊向暉張口就背孫中山遺囑:“驅除韃虜就是抗日!積極抗日是真革命,反對抗日是反革命——”話音未落,胡宗南突然逼問:“對反革命怎么辦?”“殺!”熊向暉答得斬釘截鐵。胡宗南盯著他看了半晌,在名冊上畫了四個圈——全場唯一滿分。
1939年,熊向暉(原名熊匯荃)正式成了胡宗南的機要秘書。白天他替胡宗南起草講話稿,把“剿共”政策寫得慷慨激昂;晚上卻把機密文件內容牢牢記下,再通過地下電臺發往延安。
胡宗南對他信任到什么程度?連和湯恩伯密談都只帶他一人,夜里住鄉村野店時,發現熊向暉竟在門口守了一整夜。胡宗南感動得直拍他肩膀:“向暉啊,你比我親信還親!”
二、虎穴送情報:一人兩次救延安
1. 1943年“閃擊延安”計劃破產
1943年6月,共產國際解散的消息讓蔣介石興奮不已。他連夜密電胡宗南:“趁此良機,閃擊延安!7月9日行動,務必保密。”
這份電報經熊向暉的手遞給胡宗南時,他心跳如擂鼓——延安兵力空虛,一旦突襲后果不堪設想!當晚,他冒險聯系地下黨員王石堅,情報火速傳回延安。
周恩來立即導演了一場“空城計”:先讓朱德發公開電報譴責國民黨破壞抗戰,再調兵增援。7月4日,當蔣介石正對國際社會辯白“絕不反共”時,胡宗南的作戰計劃被登上報紙頭條。
蔣介石氣得摔杯子大罵胡宗南,計劃徹底泡湯。胡宗南暴跳如雷要查內奸,熊向暉反手獻計:“把所有知情人都查一遍!”結果兩個愛吹牛的處長當了替罪羊。
2. 1947年延安“空城”戲耍胡宗南
更兇險的在1947年3月。熊向暉新婚蜜月剛過,胡宗南突然召他回營,塞給他一個公文包:“總裁命令閃擊延安!你把作戰計劃整理出來。”
熊向暉鎖門打開文件,倒抽一口冷氣——里面是國軍進攻方案和中共兵力部署圖
。他強壓心跳背下內容,當晚就把情報送了出去。
黨中央立刻大擺“空城計”:群眾撤離、堅壁清野。
胡宗南興沖沖占領延安時,只抓到毛主席留在窯洞里的一張紙條:“胡將軍,進延安易,出延安難。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請君看!”胡宗南干笑著對記者說“共軍潰逃”,私下卻冷汗直冒。
幾天后,他麾下的31旅在青化砭全軍覆沒,旅長李紀云被俘。
毛主席大笑:“熊向暉一人頂幾個師!”
三、身份暴露驚魂:胡宗南為何選擇包庇?
1947年9月,熊向暉已赴美留學,突然收到妻子急信:西安地下黨組織遭破壞,聯絡人王石堅被捕,從他家中搜出與熊向暉往來的證據!按常理,胡宗南該立刻抓他妻兒泄憤,可詭異的是,特務抄家后再無動作。
謎底在兩年后被周恩來揭開。
1949年7月,熊向暉回國見到周總理,終于問出憋了多年的疑問。周恩來笑著點破關鍵:“
胡宗南哪是護著你?他是護著自己!
”原來胡宗南深知蔣介石最恨親信失職——若承認頭號心腹是共產黨,等于自承“用人無方、通共誤國”。
當年軍統特務沈醉曾建議追捕,胡宗南卻壓住報告:“沒確鑿證據別瞎鬧!”甚至把質疑熊向暉的參謀調離前線。
更諷刺的是,當1949年11月熊向暉隨周恩來現身中南海宴會時,國民黨起義將領張治中驚得酒杯都掉了:“熊老弟,你也起義了?”周恩來朗聲大笑:“他可不是起義,是歸隊!”滿座嘩然。原國民黨高官劉斐拍腿苦笑:“難怪胡宗南老吃敗仗!”
四、從特工到外交官:半生傳奇的謝幕
新中國成立后,熊向暉轉戰外交戰線,傳奇仍在延續:1954年日內瓦會議
,他任新聞辦公廳主任,獨創“用宣傳換情報”妙招:提前透露周恩來會見卓別林的消息,換來美國禁映卓別林電影的內幕;
1971年聯合國復席,他站在中國代表團席位上,看著五星紅旗在紐約升起;
1972年尼克松訪華,他參與起草《上海公報》,見證中美破冰時刻。
有人問他潛伏12年怕不怕,他答得平淡:“怕就不干了。周總理早說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05年9月9日,這位雙面英雄病逝于北京。女兒曾好奇問他:“爸,你當特工怎么不會跳舞?”他哈哈大笑:“誰規定特工非得跳舞?”
晚年的熊向暉常摩挲著當年潛伏時的照片。有人問及名字深意,他眼神灼灼:“我本名熊匯荃,入黨時改名‘向暉’——面向黑暗,胸懷光明。”這八個字,恰似他半生寫照:19歲入敵營,28歲撤出,在深淵里藏住火種,于無聲處扭轉乾坤。
而歷史最辛辣的一筆在于:當胡宗南潰退臺灣,晚年郁郁而終時,熊向暉正以新中國外交官的身份站在聯合國講臺。當年窯洞里毛主席留給胡宗南的打油詩,冥冥中成了預言——
“胡公麾下進延安,千里無人空山寒。待到天兵重抖擻,紙船明燭照天燒。”
資料來源:
《熊向暉的傳奇人生》學習時報 2020年4月10日
《武漢紅色保密故事》武漢市保密局 2024年6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