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蚊水里的避蚊胺對皮膚有沒有刺激?蚊子的“溫床”會在哪?7月7日,菊園新區社區服務辦聯合北水灣除害公益服務社上線一堂“巧手防蚊科普課”。萌娃們變身“防蚊達人”,在病媒指導員的帶教下 了解 蚊蟲生活習性,動手制作天然驅蚊膏,學習實用防蚊技巧。
“一碗靜置5天的水就能孵化上百只蚊卵,家中陽臺上的花盆如果有積水,一定要及時清除……”課堂上,北水灣除害公益服務社的病媒指導員向孩子們科普蚊蟲的防治要點。
江莘瑤小朋友特地拍下了蚊卵放大圖,她告訴記者,自己回去后要第一時間告訴爸爸媽媽,“我家陽臺有很多綠植,我得讓他們知道以后要及時清除花盆積水,這比什么驅蚊劑都管用。”
隨后病媒指導員還講解了傳統化學驅蚊劑的使用須知。米諾小朋友說,經過此次學習,她了解到避蚊胺雖是常見驅蚊成分,但濃度過高可能刺激敏感皮膚,“像我的話就得使用濃度低一些的。”
最受歡迎的當屬動手制作天然驅蚊膏,艾草薄荷的清新氣息在活動室氤氳散開,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孩子們認真調配蜂蠟、維生素E和艾草薄荷精油的比例。
“外面很熱,但天然驅蚊膏聞起來好清涼!”“我要把這個送給我妹妹,她最招蚊子了。”孩子們興奮地互相展示作品。
作為菊園新區暑期陽光大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巧手防蚊科普課”將在暑假期間覆蓋轄區內16個社區。菊園新區社區服務辦副主任錢超介紹,活動主要針對雙職工家庭暑期看護需求,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既解決家長后顧之憂,又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生活技能,“后續我們還將以親子互動、電子設備管理和戶外運動為主題,開展‘健康一小時’系列活動。”
撰稿:周玉林
攝像:張怡文(通訊員)
編輯:黃驪越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